省级非遗项目超过千项,叫响山东手造品牌|山东文旅2021| 非遗

省级非遗项目超过千项,叫响山东手造品牌|山东文旅2021| 非遗】1月18日,2022年全省文化和旅游工作会议在济南举行。会议传达了全国文化和旅游厅局长会议、文物局长会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全省宣传部长会议精神,总结2021年工作,安排部署2022年重点任务。齐鲁晚报·齐鲁壹点采访人员从2022年全省文化和旅游工作会议上了解到,在刚刚过去的2021年,山东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扎实推进。
提升文物保护利用水平。一是文物保护利用改革取得新成果。省委、省政府高规格召开全省文物工作会议,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的若干措施》。文物安全工作纳入党政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考核体系、省政府安全生产考核指标、督查巡视工作、文明单位考核内容等。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扎实推进,召开全省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会议,落实《山东省红色文化保护传承条例》,完成百年革命文物修缮工程,国家文物局在山东举办全国革命文物与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融合发展论坛。二是擦亮“海岱考古”品牌。“考古中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山东项目全面展开,城子崖遗址等6个考古项目入选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跋山遗址等发掘取得重要发现。加强工程建设考古,印发《关于加强工程建设考古调查勘探工作的意见》等4个文件。三是强化保护管理。完成183处石窟寺实地调查工作,评定推出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第一批水下文物保护区。在全省开展文物安全百日攻坚集中行动、齐长城安全隐患大排查集中行动,进一步巩固了文物安全形势。四是文博公共文化服务再上新台阶。全国博物馆改革发展工作会议在我省召开。印发《关于推进全省博物馆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全省博物馆总量、一二三级博物馆数量、非国有博物馆数量、新晋级革命类博物馆数量等六项指标均居全国第一。智慧博物馆建设取得新成效,精品展览创历史最好成绩,“衣冠大成——明代服饰文化展”获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
服务和融入重大国家战略和重大文化工程。对接长城、大运河、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组织编制《山东省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规划》《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齐长城)建设保护规划》等,搞好重点工程、项目谋划。文化和旅游部在我省举办黄河文化旅游带建设推进活动,重点推介我省15个项目,现场签约总投资额达802亿元。完成黄河流域文物资源调查,推动实施济宁河道总督府遗址、齐长城定头崖西山段、黄河铁门关遗址等国家重点项目。加强齐长城保护管理,印发《齐长城保护工作实施方案》,“文物保护巡查”列入全省公益性岗位。省财政下达文物保护资金5570万元用于齐长城、大运河文物安全防护工作。启动创建山东省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省级考古遗址公园。2021年全国文物职业技能竞赛在曲阜成功举办。
加强非遗保护传承。印发《关于推进黄河流域、大运河沿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的实施意见》,成功举办“河和之契:2021黄河流域、大运河沿线非物质文化遗产交流展示周”,为全国第一个融合黄河、大运河非遗共同集中展示的重大活动。制定《山东手造推进工程实施意见》,培育山东手造品牌。印发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推荐荣成海洋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申报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公布第五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全省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达到1073项。举办“国庆吃面 国泰民安”新民俗倡议活动。打造孔府品牌。创新办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山东省非遗月”活动。推出黄河入海非遗之旅等10条山东省非遗主题旅游线路、济南百花洲历史文化街区等15个山东省非遗旅游体验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