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文|赵金厚 编辑|燕子 图片|网络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它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喜冀。中国地域广大,各地过年的习俗缤纷多彩,特色万千。其中家家户户贴春联、大年三十年夜饭、正月十五元宵节成为华夏春节文化夜空中最耀眼最闪亮的星座。
家家户户贴春联
贴春联在我国民间由来已久。春联也成门对、春天、对联、对子等,它以对偶、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春联起源于宋代,盛行于明代,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艺术性得到极大提高。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乡村,家家户户都会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在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的气氛。春联一般分为上联、下联、横批等。犹记儿时过春节,我们村有一老者叫赵训立的,上过私塾,他的正楷毛笔字写得十分漂亮,街坊邻居都乐意聘请他为自家写春联。
进入腊月,祠堂门前摆上一八仙桌,桌上笔墨纸砚文房四宝摆放整齐。老先生端坐在椅子上,手执毛笔,两眼专注。尖尖的毛笔头龙飞凤舞,那一个个生动传神的毛笔字顿时跃然纸上,令人啧啧称奇。对子写完了,先生叠好郑重地交给主人。主人为表示谢意,特意奉上一斤点心或者一斤薄酒做为报答。曾几何时,我也学着先生的举止比葫芦画瓢,在书法方面领悟到不少的技巧常识。
大年三十年夜饭
在除夕吃顿丰盛的晚餐,也就是俗称的年夜饭,有的地方叫团圆饭、合家欢、辞岁酒、守岁酒等。辞岁之风晋代就很盛行,当夜,亲人们团聚,子孙饶膝,共话团圆,其乐融融。按照民间风俗习惯,中国各地的年夜饭各不相同。北方人吃饺子,南方人吃米团子、品年糕。年夜饭吃的是喜悦,品的是亲情,缕缕饭香中闻的是家的味道。一年一度的年夜饭对于中国人是极其重要的,一家老小互敬互爱,共叙天伦,围坐在餐桌旁,赏窗外雪花飞舞,享炉火之温暖,倍感幸福惬意。
【 过春节 话习俗|「虎风虎韵齐鲁行」赵金厚专栏 | 春节】半个世纪,时光荏苒。一年一度的年夜饭见证了千家万户亲情团圆的温馨场面。小时候由于生活窘迫,年夜饭只能吃一碗萝卜馅饺子冲饥。改革开放让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饺子的质量档次不断升级,鸡蛋馅、猪肉馅、羊肉馅、海鲜馅饺子散发着诱人的香味。孩子品味的是快乐,老人尝嚼的是满足。
正月十五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为元月,古人称月为霄。而十五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远自汉代以来民间就有正月十五张灯赏灯的习俗,所以人们又把这一天称作灯节。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由来已久,宋代在民间元宵节即流行一种新奇的食品,这种食品最早称腹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元宵节主要有赏花灯、猜灯谜、吃汤圆、放烟花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此外,不少地方的元宵节还增加了游龙灯、舞狮子、划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传统民俗。
春节习俗作为春节文化的重要载体,唤起了人们对岁月的美好记忆,点燃了人们对未来的生活热情。挖掘春节文化习俗,进一步传承创新,使之在文化强国征程中放射出更加璀璨夺目的光芒,是新时代赋予我们华夏儿女光荣的责任与使命。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作者简介:赵金厚,供职于山东省郓城县南赵楼镇中心校。酷爱文学,热爱生活的多彩与浪漫,甘愿用文字感恩世间的美好。著有中篇小说《选择》。有诗文散见于多家报刊与《学习强国》等多家网络平台。
壹点号心梦文学
- 沸油|老棉油油罐子
- 遗址|罗马遗址出土谜样的面具,经过研究,发现罗马的戏剧和现代不一样
- 康女士|庄子《逍遥游》里的鹪鹩你见过吗 有一只跳进了郑州之林
- 蔬菜沙拉|鲜虾蔬菜沙拉
- 烤牛奶|香甜柔嫩烤牛奶
- 童话公主|糯米粑粑糕
- 京话日报|呈现北京文化的历史横断面——夏晓虹谈《晚清北京的文化空间》
- 上海市|彝家火腿香飘四方
- 射雕英雄传|如果杨过是由郭靖亲自教授武艺,结果会怎样?
- 章 华:用现代雕塑凝固冰雪运动的精彩|对话名家 | 童年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