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著名作家冯德英逝世 经典《苦菜花》影响几代读者 获莫言称赞

著名作家、《苦菜花》作者冯德英1月17日晨因病逝世,享年86岁。遵从冯德英同志遗愿,丧事从简,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
莫言|著名作家冯德英逝世 经典《苦菜花》影响几代读者 获莫言称赞
文章插图
冯德英,山东威海人,代表作有著名的《苦菜花》《迎春花》《山菊花》“三花”系列,《染血的土地》《晴朗的天空》等。
“三花”系列为山东红色文化重要组成部分
据冯德英文学馆介绍,冯德英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6岁入解放区抗战小学,9岁当儿童团长,1949年1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49年8月,加入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6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入伍后在华东军区第三野战军通讯学校学习,毕业后到华东空军航训大队深造,历任空军某部报务员、电台台长、雷达指挥排排长等职,1959年调至空军政治部创作室任专职创作员,1980年转业回山东工作,历任济南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政协济南市委员会副主席,山东省作家协会主席兼党组书记,《泉城文艺》主编、《时代文学》主编、政协青岛市委员会副主席等职。
莫言|著名作家冯德英逝世 经典《苦菜花》影响几代读者 获莫言称赞】冯德英1953年开始业余文艺创作,1958年1月出版处女作长篇小说《苦菜花》,从此走上专业创作道路,成为部队的专职作家。其后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迎春花》、《山菊花》、《染血的土地》、《晴朗的天空》,《中短篇作品选集》、话剧和电影文学剧本《女飞行员》等,作品被译为俄、日、英、朝、越、蒙、罗等多国文字出版。
莫言|著名作家冯德英逝世 经典《苦菜花》影响几代读者 获莫言称赞
文章插图
冯德英是一位严肃的现实主义作家,在当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影响。作品以其深刻鲜明的时代思想精神、真实生动的人物性格形象、淋漓尽致的艺术笔触描写、浓重饱满的地域乡情气息,被誉为昆嵛山的“顿河风情”、“胶东风格”的杰出代表。
描写革命战争时期胶东人民斗争生活的长篇小说《苦菜花》、《迎春花》、《山菊花》是他的代表作品,50年来多次再版发行1000万册,并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出版、改编成多种文艺形式广为流传,影响了几代人。《苦菜花》被称为中国版的高尔基《母亲》。《苦菜花》中的《春潮》还被编入了小学语文教材。几十年来,“三花”被拍成电影、电视剧,改编成话剧、评剧、吕剧等多种戏剧,影响了几代人的心灵,至今仍深受欢迎。
冯德英的“三花”长篇系列集中反映了胶东半岛人民艰苦卓绝、英勇顽强的革命斗争,情节起伏跌宕,语言清新流畅,性格描写细腻生动,具有抒情乡土的特征。“三花”已成为山东区域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莫言曾评价《苦菜花》:“我觉得,在‘文革’前十七年的长篇小说中,对爱情的描写最为成功、最少迂腐气的还是《苦菜花》。”
莫言|著名作家冯德英逝世 经典《苦菜花》影响几代读者 获莫言称赞
文章插图
谈及“三花”,冯德英曾称,人们习惯于把拙著《苦菜花》、《迎春花》、《山菊花》(上下)统称为“三花”。向我索书定要“三花”,认定“三花”是一部不可分割的三部曲,其实并非如此。这三部长篇小说相互之间的人物关系、故事情节,都没有直接的联系和瓜葛,是独立成书的。当然,它们也有很大的共同点:三部小说都是描写山东半岛胶东地区人民斗争生活的,时代的连贯性——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结合紧密,书名都是“花”字,又出自同一作者之手,如此便是“三花”的由来。
冯德英曾谦虚地说:“‘三花’的产生,很大原因是有赖于客观的因素,也属作者年轻之作,不足和浅薄甚或谬误之处,可称屡见不鲜。还有,在一些思想感情的把握、情节的描述上受时代局限,也是在所难免。不过,尚可聊以自慰的,是那份感情是真挚的,是用一颗火热的心,去爱去恨那些真实的生活真实的人。而这些,让晚年进入另一个时代的我再来写,恐怕也难办到了。”
冯德英及其作品多次获得各种褒奖,2007年12月,荣获“山东省文化艺术终身成就奖”。
胶东大地就是我永远离不开的生活
冯德英对家乡乳山的土地满含深情,他说:“我出生在胶东这块土地上,十三四岁随部队离开家乡,在南方工作生活了20多年,可我一直说着一口胶东话,做梦也常常梦到家乡的往事。”
在《冯德英文集》出版时,冯德英谦虚地说:“没有胶东人民的生活和品德,就没有我的创作。不是因为我有什么文学天才,是因为我曾在胶东这片土地上生活过。我的作品都是表现胶东人民的斗争和生活。我认为,从古到今,所有的文学都离不开生活,胶东大地就是我永远离不开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