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航问题备受诟病多年,固态电池会成为新能源汽车的“拯救者”吗?( 二 )


蔚来的发布会之后 , 市场上一石激起千层浪 。 市场担忧原来生产传统液态锂电池原材料的企业会在未来面临淘汰的风险 。 例如 , 生产锂电池隔膜、电解液的龙头企业恩捷股份(002812.SZ)、中材科技(002080.SZ)、石大胜华(603026.SH)、天赐材料(002709.SZ)、新宙邦(300037.SZ)等公司的股价在发布会之后的两个交易日都出现了连续大幅下跌 。
然而 , 中银证券在1月12日发表的《锂电设备行业点评》报告中认为 , 固态电池技术对锂电池生产工艺和设备影响较为有限:“从固态电池的构成和生产过程来看 , 对正极材料、负极材料影响较小;对隔膜、电解液的影响较大 , 其中完全的固态电池并不需要隔膜 , 而电解质也从液态变为固态;对设备影响较小 , 除注液机等个别设备外 , 整体与液态锂电池对设备的需求基本一致 , 不过从液态电池到固态电池的转变可能会导致方形、圆柱和软包三种电池占比发生变化 , 进而影响设备的需求 。 目前 , 锂电设备行业龙头对固态电池均有布局 , 与相关公司密切合作 。 ”
此外 , 该研究报告还认为:“电池技术路线的迭代升级有利于设备需求的增加、行业格局优化 。 本质上 , 固态电池是锂电池技术迭代升级的一种体现 。 电池技术路线的每一次重大升级都会造成原有设备无法适应新产品生产对良率、一致性和效率的要求 , 导致设备更新换代的周期进一步缩短 。 以后段工序为例 , 固态电池对充放电设备的电流、电压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同时 , 类似于特斯拉 4680 电池、固态电池等电池技术的不断迭代升级也要求锂电设备厂商在客户、资金和研发等方面具有充足的储备 , 在这个过程中 , 中小厂商的生存压力逐渐变大 , 预计设备更新换代的过程中行业供给进一步出清 , 龙头市场份额提升 , 锂电设备竞争格局仍将持续优化 。 ”
大规模量产尚需时日
当然 , 并不是所有人都认为李斌所宣传的“固态电池”能很快实现商业化量产 。 有很多专家和分析人士都此都提出了质疑 。
在蔚来发布会之后不久 , 国联汽车动力电池研究院董事长熊柏青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全固态电池现在距商业化还很远 , 现在甚至做个演示都还很困难 。 10年内完全攻克全固态难度挺大 , 反正至少这5年没戏了 , 我们也做这东西 。 ” 合肥国轩高科工程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现在很多厂商都在布局这种固态电池的研发 , 大规模的应该要到2025年 。 现在的这种产业链10年之内都不会有太大变化 。 ”
面对质疑 , 李斌后来又对媒体解释到 , 2022年量产的固态电池准确来说是“半固态电池” 。 他强调 , 目前蔚来采用的并非全固态电池 , 还是带有液体(电解质) , 全固态电池的量产还是很远的事情 。 另外 , 他表示不方便透露电池供应商具体是哪家公司 。
国信证券的研究报告也进一步指出:“由于全固态电池仍有不少难题需要攻克 , 大部分电池企业在研发固态电池时 , 都退而求其次 , 先加快半固态电池的产品研发速度 , 半固态锂电池就是电池中任一侧电极不含电解液 。 目前固体电池仍处于相当实验室-中试阶段 , 其成本相较于液态电池仍不具备可比性 。 但伴随后续规模化生产以及工艺改进(辉能双极电池包架构) , 其成本有望迅速降低 , 根据辉能公布的数据显示在电芯产能达到 20GWh的时候 , 虽然电芯成本依然是相同能量密度的液态电芯的 1.1 倍 , 但电池包成本只有 98%;而如果采用 MAB , 电池包成本仅有同类别液态电池的 7 成 。 ”
但是 , 相关的电池生产厂商指出 , 即使是半固态的电池也远没有达到大规模商业化的程度 。 1月15日 , 生产锂电池材料的的天赐材料(002709.SZ)在深交所互动平台表示:“从相关的报道和技术文件分析 , 蔚来宣称的半固态锂电池材料体系与现今锂电池并无根本性变化;根据目前固态电池研究进展 , 半固态以及真正的全固态电池商用化均还有很长一段距离要走 , 公司目前已开展全固态电池用固态电解质的研究 , 且已有专利布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