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多必失!低盐食品,你的重口味答应吗?
你的“盐值”高吗?
当你从货架上拿起一包零食 , 要如何判断它是否健康?能量、脂肪还是含糖量?
或许鲜少有人会关注到经常排在营养成分表最后一项的指标——钠 , 以及它背后所代表的盐 。 不过 , 在食品行业纷纷做起减法之时 , “低盐”也慢慢走进了大家的视野 。
低盐 , 能复制“无糖”的发家之路吗?
你“盐值”高吗?
要问在疫情中火爆出圈的食物 , 螺蛳粉肯定算一个 , 咸鲜腥辣的重口味让不少人欲罢不能 。
螺蛳粉走红的原因有很多 , 从食物味道来看也有一定的科学依据 。 有研究发现 , 咸味有助于抵御焦虑和悲观情绪 , 所以很多人因焦虑没有胃口的时候 , 喜欢吃点咸的东西来刺激味蕾 。
除了螺蛳粉 , 辣条、臭豆腐、无骨凤爪、卤味冷吃等红极一时的食品 , 都具有这种重口味的特点 。 而重口味食品的打造 , 最离不开的调料就是盐 。
都说食盐是“百味之首” , 但并不意味着“盐值”越高越好 。 盐摄入过量会加重肾脏负担 , 还会引发肥胖和高血压等一系列疾病 。 而我们很多人恰恰是非常“不差盐” 。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 , 成年人每天吃盐的量控制在6g以内 。 但根据中国居民营养状况调查 , 2012年中国18岁及以上居民人均每日盐的摄入量估计在12g左右 , 远远超过推荐值 。
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 。 国际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的报告显示 , 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东亚国家 , 因饮食结构不科学而导致的死亡案例中 , 钠摄入过多是罪魁祸首 。
为此 ,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启动了“三减三健”专项行动 , 其中“三减”指的就是减盐、减油、减糖 。
减油减糖的概念已经逐渐深入人心 , 几乎人人都知道油炸食品要少吃 , 少糖、无糖食品更是成为一大风口 。 但在减盐方面 , 市场的发展显然不如后两者 。
食品市场调研机构Innova Market Insights发布的2020年健康饮食关键词就提到 , 除了大势所趋的低糖低脂之外 , 低盐也正在成为新的健康风向 。
无糖容易 , 减盐难
对于减盐食品未来的发展 , 不少人期待它能走上“前辈”无糖食品的路 。
“无糖”概念在近年得到了空前的爆发 , “0糖”“0卡”成为了食品货架上炙手可热的标签 , 也成为了一种备受追捧的生活方式 。
智研咨询报告显示 , 无糖饮料市场规模从2014年16.6亿元增长至2020年117.8亿元 , 年增长率38.69% , 远超饮料行业总体增长率 。 以“无糖”理念迅速崛起的元气森林更是4年时间估值涨到了140亿 。
相比而言 , “减盐”的赛道则显得空荡 , 线上线下都难觅其身影 。
这或许是因为 , 盐真的太好吃了 , 而且真的停不下来 。
“盐 , 对口味的影响很大 。 没有盐 , 很多菜(食物)都会很难吃 , 所以减盐尤其难 。 ”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科学技术部主任阮光锋告诉中新网 , 实际上绝大部分人在饮食方面 , 对于口味的追求远远大于对健康的追求 。
不过 , 你也不用怪自己太“贪嘴” 。 生产乐事薯片的菲多利公司首席科学家林义山也曾研究发现 , 人可以一两天不吃甜食 , 但绝对不可以一天不吃盐 , “盐所引发的‘无意识进食’ , 也是薯片公司赚钱的秘诀之一” 。
也正因如此 , 咸味食品牢牢把持着“舌尖上的C位” 。 智研咨询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 , 我国休闲零食增速最快的前五大品类中 , 休闲卤制品、膨化食品、炒货和蜜饯占据了四个席位 , 而它们无一例外都是“大盐田” 。
文章插图
图片来源:智研咨询《2020-2026年中国休闲食品产业运营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盐”多必失!低盐食品,你的重口味答应吗?】人们对咸味的难以割舍 , 加上对甜味愈发的谨慎 , 不少原本甜味主打的食品也瞅准了咸味赛道 。
- 食品袋里的干燥剂别再扔掉了,留在家里实用又省钱,快告诉家人
- 干腐竹怎么泡 干腐竹的恰当冲泡方法
- 东北粘豆包,你吃过吗?
- 公认4大“垃圾食品”,泡面垫底,第一很多人戒不掉
- 人气爆款!被嘴刁疯抢的这些健康食品一定要买!
- 你见过哪些“反人类”的食品包装,是否想把产品设计师胖揍一通
- 中国的垃圾食品,成为非洲炫富的资本,女性还用来相亲
- 好吃的饺子,得从皮儿开始
- 古老师要吃面被坑,食品安全需注意星太奇和奋豆比赛花式吃面
- 懒人必备的“自热食品”,有哪些安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