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很多古诗不仅意境优美、语言凝练,而且常常蕴含丰富的哲理,令人豁然开朗。
比如,王之涣在《登鹳雀楼》里说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就是鼓励人们努力上进的,想要看到更美丽的人生风景,就得不断进行自我提升。
还有苏轼《题西林壁》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就是告诉人们眼界要开阔,不能太狭窄,否则就无法看到问题的本质,更别提解决问题了。
还有前几天,我写过的陆游的两首诗《冬夜读书示子聿》和《游山西村》中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也分别道出了实践的重要性和命运的起伏性。
文章插图
今天,要说的是刘禹锡的《浪淘沙·其八》。
浪淘沙·其八
唐代:刘禹锡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先说一下本诗的标题。
"浪淘沙"是唐教坊曲名,刘禹锡写的《浪淘沙九首》则是七言绝句。"浪淘沙"后来演变为词牌名,比较知名的是李煜的《浪淘沙·帘外雨潺潺》和欧阳修的《浪淘沙·把酒祝东风》。
接下来再逐句的解释。
"莫道谗言如浪深"——不要说诽谤或挑拨离间的话像浪一样深恶凶险。
"谗言",自古以来就是一种杀人利器。
文章插图
比如说,"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就是因为听信了易牙、竖刁等小人的谗言,病重身亡。易牙为了讨好齐桓公,杀掉了自己的孩子,竖刁为了讨好齐桓公,自我阉割。齐桓公很震撼,于是重用这些小人,这些小人平时百般讨好,说各种话给齐桓公表忠心,结果齐桓公病重,却被这些小人关了起来,不给医治。齐桓公病死后,这群小人也不透露消息给外界,直到几十天后,齐桓公的尸体腐烂才入殓。
由此可见,"谗言"的可怕之处。但是,刘禹锡却说"莫道谗言如浪深",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个时候他已经被"谗言"陷害,遭遇贬谪,他是在自我宽慰、自我鼓励。因此,这句话不是让大家不要提防"谗言",而是说万一遭遇谗言也不要害怕,身正不怕影子歪。
文章插图
"莫言迁客似沙沉"——不要说被贬的人像沙子一样沉到了水底。
"迁客"的意思是被贬谪的人,这里应该是刘禹锡代指自己。刘禹锡觉得,有一些被贬谪的人,尽管像沙子一样沉到了水底,不为人所知,不能在朝堂上权高言重,但是,不能代表被贬的人就真的是沙子。被贬之人,一定不能自暴自弃。
可见,这前两句也很重要。一句教人应对流言蜚语,一句给人以自信。
文章插图
"千淘万漉虽辛苦"——经过千万次的淘洗过滤虽然辛苦。
这句话的主语应该是沉到水底的金子,他们在水中经历洗刷过滤,想必是非常辛苦的。这就好像一心想要报国的刘禹锡,在宦海浮沉,屡受挫折一样。
"吹尽狂沙始到金"——吹走全部的轻狂泥沙才能得到真金。
但是,当"狂沙"都被吹尽,真正的金子也就出现了。刘禹锡定是想熬过人生的低谷,期待着自己这颗金子被人看见的那一天的到来。
文章插图
【 易牙|刘禹锡哲理丰富的一首诗,最后两句千古流传,前两句其实也很重要】刘禹锡被好友白居易称赞是"诗豪",可谓实至名归,《四库全书总目录》就说刘禹锡的这首诗"含蓄不足,而精锐有余",深以为然。这首诗洋溢着积极向上的正能量,读完振奋人心,让读者能够正视生活中的磨难,不自暴自弃,而是积蓄力量,等待"吹尽狂沙始到金"的那一天来临。
- 诗意|电影《红船》:诗意表达与哲理思辨
- 陈情令|《魔道祖师》凭什么能大火?剧情扎实人物立体,背后蕴含人生哲理
- 玛丽安娜|《溪谷休息地》是米莱的名作,这幅画充满哲理,让人正视生死问题
- 哲理|道家希言自然智慧:希言非寡言,而是不因攀比而说,不以利益而辩
- 牡丹真国色|刘禹锡为了抒发壮志,写了一首诗赞扬牡丹,最后两句流传千古
- 法家|先秦“御”之哲理化
- 陆游|陆游蕴含哲理的一首诗,第二句成千古名句,道出了命运的奇妙
- 中国传统文化|陆游富于哲理的一首诗,最后两句人尽皆知,却不知前两句也很重要
- 刘白唱和集解|刘禹锡写给白居易的一首诗,第三句流传千古,鼓励了无数人
- 安杰|写了近100篇《父母爱情》影评之后,顿悟五个人生哲理,受益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