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一个时代、一块土地,总有种特殊的文化印记。
在我们脚下这片吴楚大地上,钴黑、绛红、绀紫是这里的代表色,颜色的组合里、布料的拼贴间,有一位民间工艺的传承者,为了一个即将消失的非遗技艺,站了出来。
文章插图
鲜红的立柱、青灰的瓦片,一间朝阳的院子里,李立志带着厚厚的眼镜,仔细地把细小的布角粘贴到画布之上。
看似平整的布料其实脆弱敏感,稍有任何不慎,溢胶、折痕、褪色等各种纰漏都将在画布上暴露无遗。
▽ 绘制初稿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趁着光线尚好,李立志翻转着手腕一块接着一块,千百块小碎布在细小的镊子间一一服帖,待到傍晚时分,他才放下手里的工具,准备吃上一顿晚饭。
对于鄂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布贴画的传承人李立志来说,这样不舍昼夜的创作是最寻常不过的事儿。
从上个世纪80年代至今,他创作了数不清的布贴画作品,收集了四千余幅传统布贴画纹样,耐心而又虔诚地为这个发源于楚地、却又散落于乡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绘制着传承的地图。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华容布贴画,一门传承于吴楚文化、又独具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2018年被列入“鄂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最早可追溯到距今约1500年前的南北朝时期。
原本只是用来缝补破损衣物的布贴,后经巧手制出内容丰富的花样,在千余年的传承中,形成了如今色彩绚丽做工精细的民间艺术品种。
▽ 布贴画作品《精卫填海》
文章插图
“看,这些围嘴都是布贴做的,几十年前,小伢的虎背心、虎头鞋、布枕用的都是布贴。”
李立志展示着手中的围嘴,这是一件明清时期的‘古董’,其实早年间的鄂州,乡村里的妇女多半都会用布贴技艺制作一些实用的物件。
▽ 清代的布贴制品-孩童围嘴
文章插图
但伴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淘宝‘侵入’了我们的生活,缝缝补补的日子已成记忆,仍在坚持着布贴画技艺传承与发扬的,只剩下李立志一人。
▽ 布贴画作品《中国梦》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一月的鄂州,空气中都透着寒凉,李立志手上的动作,却丝毫没有受影响。
上百种颜色不同、纹路不同的布料,在剪刀的翻飞间,被修剪成与画稿完全吻合的线条,一些连手指都无法捏住的细小色块,还需借助镊子来辅助修剪,难度很高。
文章插图
修剪好的布料并不能直接使用,反面进行细致的刮浆处理才能保证布料的延展性,使其不易变形,刮浆这一动作,在一副作品中往往要重复数万次。
▽ 一副布贴画需用到数十种工具
文章插图
布料上的‘画稿’是由银针扎出的细小痕迹,处理后的小小碎布,循着银针的痕迹,由里及表由深入浅地细细粘贴好,一层叠一层,每一寸的颜色过度、画面动感都是通过不同的布料去展现。
“一些小布角都不能上剪刀,要用镊子来修,大多的人看不出来,其实一个叶片至少都有四五层布,一个树杈上光叶子就要几百块布。”
对着光源,李立志全心用手去感受布料的硬度,缀上乳胶的布料却不显黏腻,轻柔地贴好,每片树叶都能显得通透轻盈。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最后贴好的布料还需镶边才能最终固定,针线游走间,这一幅布料上的‘浮雕’画,才算正式完成。
▽ 布贴画作品-《凤还巢》
- 正定|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名单公布 正定开元寺南遗址入选
- 国家文物局|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入围终评项目名单公布
- 抗疫|遵义市“最美抗疫战士”宣传发布活动举行
- 数字|中国首个中医药古籍IP数字藏品《本草纲目》金陵本发布
- 我的虎年春联|圆满收官!《豫见年味儿我的虎年春联》获奖作品名单公布
- 栗子仁|蒙布朗风味吐司片
- 饮品|喜茶宣布不涨价 今年不再推出29元以上的饮品
- 沙利文|喜茶宣布告别30元时代 15-25元产品占比60%
- 沙漠|约旦宣布发掘出新考古遗址 可追溯至公元前七千年
- 公告|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博物馆发布闭馆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