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采访人员 刘可欣
“快递放那边,外卖放这边”,横批“不要敲门”,这是惠施祥去年写过的最受欢迎的春联。今年,无论是“不是吃啥啥不是,就是干啥啥不行”这种年轻人喜欢的趣味春联,还是“虎啸一声如意到,龙腾三界吉祥来”这样的传统春联,已经从惠施祥的仓库发出过上千幅。但对于非遗工作者惠施祥来说,最重要的,是通过这样的尝试,摸索出非遗为年轻人接受的新路子。
文章插图
【 春节|非遗产业从事者惠施祥的“希望投递站”|口述民俗·我的春节记忆】惠施祥
2006年开始写春联
曾经的宿舍里不能放毛笔
在位于四川成都的仓库中,摆着两张桌子,一张桌子放些杂物,一张桌上摆着电脑。右边靠墙的两排架子上,挂着写好的春联十余副,它们即将被发到全国各地。2021年的春节前,惠施祥开了一家网店,专门给人写春联,没想到一下就火了。
虽然店铺上显示的是“6年老店”,实际上,开一家写春联的网店,是从2021年春节前才有的主意。但给人写春联这件事,惠施祥从2006年就开始做了。
惠施祥的老家在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定西,位于甘肃中部,通称“陇中”。陇中是一个地域文化概念,主要包括定西市所辖的六县一区,即通渭县、陇西县、渭源县、临洮县、漳县、岷县和安定区。在陇中,曾经诞生过书法大家王了望和牛树梅、李朝栋等。据惠施祥介绍,家乡渭源县旁边的通渭县,书画氛围更浓,家家都有悬挂书画作品的习俗,所谓‘家中不挂画,不是通渭人’。
“我从小就喜欢写毛笔字。小的时候,我一个人呆在家里写字,没人管的话,能写到晚上三点多。那个时候,我的宿舍里就不能放毛笔。放了毛笔,我一想起来就会写,一写就是一晚上,第二天根本没有精神上课。所以,我的毛笔都是放在家里,周末才回去写。”
2006年春节,惠施祥的父母看着儿子如此喜欢写毛笔字,给他出了个主意:街道上去摆张桌子写春联。这一写,就从初三写到了高三,上了大学继续写。腊月二十四、五就开始写,一直到大年三十的中午才收起来。从“刚开始是写得真不好看,就跟猫爬似的”,到写出了回头客,大家都排队等着。后来上班了,不再摆桌了,在街道闲逛时遇到以往的老客人,还会被“逮住”:“今天你被我撞到了,这儿的笔墨纸砚都有,来,你今天给我写了。”
2015年毕业后,惠施祥开始做非遗相关的产业工作。他想起了当年春联大受欢迎的场面,心想,要不就把老早就注册好的网店用起来,试试看现在年轻人对于传统文化的接受度到底怎么样。
文章插图
惠施祥的仓库一侧
文章插图
惠施祥为抗疫医护人员创作的对联
将写春联的探索带入非遗产业化
每一副春联都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网店受欢迎的程度,超出了惠施祥的预期。不仅有人来找他写传统的春联,更多的订单来自大学。寒假前期末考试的时候,惠施祥的店总能接到很多“奇怪”的春联订单。惠施祥介绍,今年写得比较多的,就是“早上不起晚上不睡,一到期末啥也不会”,横批“啊对对对”。还有的是“种种证书都要拿,各类考试都不怕”、“长的好看分数还高,考的全会蒙的都对”等等。这些,体现的是新一代年轻人的生活态度。
“现在的学生,大多想的是要有好的成绩,所以会有些激励自己的话。还有一些年轻人会通过自嘲方式,来警示自己要不断进步,就像刚刚看到,‘不是吃啥啥不是,就是干啥啥不行’这些,但实际上都是对来年美好生活的向往,只是表达方式不一样。”惠施祥这样理解这些“奇怪”的春联。
因为受到年轻人的喜欢,惠施祥写的春联走到全国各地。虽然开店才第二年,但在网上也拥有了一批回头客。
在惠施祥看来,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他受到网店的启发,把这样的方法用在了非遗的产业化探索中。
惠施祥所在的中国西部非遗文化产业研究院,是一家从事非遗产业研究的机构。惠施祥想要摸索出非遗产业化的新路子,把书法、春联、年画、剪纸等中国传统非遗文化与电商、新媒体合作,形成非遗国潮产业生态链,让更多的非遗传承人、年轻人将非遗传承下去。
“我的目的还是要尝试通过电商经济,通过形式和内容创新,创建和推广非遗文创产品生活化、时尚化、年轻化的新零售模式,让80后、90后、00后的年轻人了解非遗,喜欢非遗,消费非遗,推动年轻化的非遗国潮消费市场更好发展。”
- 清华大学|美术馆嵌入产业园,上海打开“科创+文创”新模式
- 传承|苗绣传承人石丽平:非遗的传承必须“用两条腿走路”
- 河北|活态展示 情景体验 乐享河北非遗
- 行业|年份酒的“年份”是个谜?白酒产业将迎“真年份”时代
- 技艺|在0.3毫米的白银上“作画”!两代“非遗人”的传承
- 上海市|彝家火腿香飘四方
- 剪纸作品|非遗剪纸传承人痴迷剪纸30余年 希望留住地方文化
- 诸城|好品山东丨预制菜新兴产业链山东开花“诸城预制”预打造500亿级产业集群
- 民俗文化|【图说故事】探访花灯手艺人 点亮非遗创新路
- 景德镇陶瓷学院|万鹏:产业变迁见证中国制造自强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