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文/蒙山樵夫
小的时候,特别地盼年。年对一个孩子有着巨大的诱惑,或为吃,或为玩,或为过年丰富的内容。中国人的年普天同庆的重要标志,就是家家户户的春联。
天天扳着手指头算日子,盼望过年的花炮,盼望过年的肉香,盼望过年大人给的压岁钱。终于耐不住了,就问娘:咱啥时候过年啊?娘说:现在啊,年到咱西河堰了,再过一天就到咱村口,等到咱大门口,咱们贴上大红对子的时候,就过年了。娘的话说得太形象了,我跟妹妹嘀咕:这年就是我们老家的客人,跟新嫁娘一样,也走得太慢了太矜持了。看来这年还真是贵客临门,需要我们贴上春联,挂上大红灯笼来迎接她。我真的记住了娘的这句话:贴上对子就过年。
“对子”,老家人的话,官话就是春联。那个时候,村里能提起毛笔写春联的人,真的不多。村里有位孙姓老人,村里人都称之为“孙先生”,说这孙先生学问高。在老家没有几个人被称为“先生”,我的表大爷是部队军医专业,在老家开个诊所,村里人称之为“王先生”,这位表大爷“先生”就是指大夫。可是,我也不知道,我们村里都是土里土气的种田人,也学文诌起来,对这位孙姓老头怎么也称之为“先生”呢?这孙老头也能拿锄头种地,没觉得与村里人有什么特别之处。他有村里人其他种田人没有的本事,能拿毛笔写字,能撰碑文,做红白喜事的司礼司仪,怪不得村里人尊他为“孙先生”呢?老家人是识人的。
文章插图
每年一到腊月,这孙先生的家热闹极了,真是门庭若市。左邻右舍,来来往往,都拿着大红纸到孙先生家,让孙先生给写对联。我就瞅这个机会,帮孙先生晾对子。那一幅幅对子,一摆就是三间屋的地,孙先生乐此不疲,从不嫌烦。村子里能写对子的人不多,孙先生写对联确实很辛苦,需要一连一个月的写。但是他对村里人都是非常热心,每一幅对子都非常认真地去写,每写完就让我念一遍,然后我就把对子在地上有序摆放。从那时,我就知道,这对子横批是从右边写的,也是从右边开始念的。我最初的启蒙认字,就是从认对子开始的。这孙先生曾教我演习书法,可是,我那时太幼稚太不懂事,不知孙先生的学问,没学几天,就不去他家了。孙先生常写一幅古联“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孙先生就告诉我这副对联千年了。我这才知道,这位念过私塾的庄稼老汉还真有学问呐!我明白“孙先生”的由来了。村里人顶喜欢孙先生写的“忠孝传家远,诗书继世长”。这幅对子从什么时候传下来的,我也不知道。不过从我能认字起,村里人一直沿用这幅对子。看来,老百姓特别喜欢,子孙后代忠孝传家,虽然是种田人,也是想着让孩子读圣贤书明白事理。
文章插图
这对子,于村里人是春节的象征,是千百年流传下来的春节民俗,于我却是我的启蒙老师。等到大年初一,跟着大人给村里长辈磕头拜年的时候,每到一家,我都喜欢看人家大门、屋门、饭屋门(“饭屋”就是乡下人的厨房),还有就是牛栏门(乡下人的猪圈)的对子。老家人到春节的时候,家里的角角落落都能贴对子。大门、屋门这不用说,就是鸡窝、猪圈也得贴对子。娘说,没有这鸡猪鹅鸭也不像一个家啊!它们也得过年,所以,这对子真是贴遍了家里。不过,猪栏门常常贴“六畜兴旺”“粪积似山高,猪长如马大”之类。即使堂屋的中间墙上也得贴个“人口平安”,睡觉的床上贴个“身卧福地”,独轮车也贴个“出入平安”。很有趣的是邻家有辆毛驴车也在车上贴着“日行千里”,这驴车子放在今天就跟宝马似的金贵。现在想来,我的老家人还真是浪漫呢。装粮食的瓮也得贴个“酉”子,我不解地问孙先生:明明就是盛粮食,怎么还写”酒“?先生哈哈一笑,笑得我我面红耳赤,我知道我又念半边字了。先生告诉我,这可是道神符,保佑全家平安。这“酉”是姜太公的名字,有他在,就保佑全家平安呢。我真是长学问了。仓囤上贴个“上尖下流”,可是,这“上尖下流”真是个美好的愿望,好多时候仓囤里连地瓜干都填不满,我们也填不饱肚子。直到改革开放之后,才真的是“上尖下流”了。大门口也得贴个“出门见喜”。在艰难的生活里,即使再简单的木栅栏门,也要贴上春联。再穷困的生活,在春联里都是富足,都是美好,都是美满,都是幸福。家乡人对好日子热切期盼就都在这春联里了。很普通的农家小院,因这春联的妆点,一下子亮堂多了,明艳多了,鲜艳多了。看着新鲜的春联,吃着香喷喷的饺子,我的娘亲说的真对啊,一贴上对子,就过年了。这春联给了老家人多少幸福的念想。这对联,寄寓了家乡人对幸福生活的期盼。
- 超市|3月1日起,青岛这家超市将闭店,店方回应
- 藏品|《只此青绿》推出行业首款数字藏品纪念票
- 荠菜春笋|尝一口野菜,来一场舌尖上的踏青
- 九楼四塔八大寺|游丹青长卷 寻正定胜迹
- 青岛西海岸新区科协|西海岸新区启动碳达峰宣传活动计划在10个单位进行巡展
- 只此青绿|《只此青绿》推出行业首款数字藏品纪念票
- 秋菊|青未了‖咏菊
- 石碑|青未了|开山,祭奠年轻的诗魂
- 豆腐丁|青豆虾仁炒豆腐
- 牛筋牛肉|青椒炖牛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