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结束的期末考试中,北京东城区的初三语文期末试题中,有一道阅读题节选自作家鲍尔吉·原野的少年小说《乌兰牧骑的孩子》,阅读后的题目中,有一个要求是“补写出文中海兰花的内心活动”,许多学生表示题目太难。考试结束后,在微博上喊话作家鲍尔吉?原野,询问“海兰花心中到底想了些什么?”
有网友认为,因为受到试卷篇幅所限,阅读题内容只是节选,这样,给学生理解和答题带来困难。对此,发微博热情回应,并贴出阅读题中所对应的《乌兰牧骑的孩子》原著内容,为学生指点迷津, 建议学生们可以通过阅读整本书来丰富对人物和故事情节的理解。
在这里,作家的热心令人敬佩,给出的建议也中肯实用。但是平湖一柱认为,无论是学生、作家还是网友,在此件事上,都仍徘徊在“应试”的误区里,用狭隘的“考试思维”试图寻找一个能得高考满分的答案来。
首先,从学生角度说,“补写出文中海兰花的内心活动”是一道极具开放性的试题,如果读过原著更好,如果没有读过原著,只读试题给出的节选也一样,依据试卷文本部分给出自己的理解即可,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可是现在,不少学生之所以觉得该题较难,那是因为对自己的“补写”不自信,不相信自己,对“己言”是否“有理”没有信心,因此,考完后试图找原作者弄一个“标准答案”来。学生们的这种想法和做法,映射出他们的“标准答案”情节的根深蒂固,长期的“应试教育”将他们的思维牢牢锁住,就算给他们打开自由的大门,他们自己却把自己圈在圈里,不敢出来……
网友评论、作家本人的回应,同样映射出的“应试情节”:因为试卷上是节选,学生理解就不会全面,思维因此就会受到限制,无法被写出应有的“标准答案”来,因此,要想得高分,就要去过阅读整本书。但俗话说“一百个读者,就会有一百个哈姆雷特。”就算学生阅读完整本书,所有学生就能写出和原作者一模一样,甚至一字不差的“标准答案”来吗?
所以,平湖一柱以为,此次学生喊话原作者求答案事件,与整本书阅读没有半毛钱关系,答好这道题,阅读好、理解透试卷上给出的部分足亦!
此次事件,再次折射出我们教育的“应试”情节,一到考试,我们的学生为什么非得想尽一切办法、苦苦寻求标准答案?答案不在学生那里,而在我们的老师那里,在于考试的评卷标准。
当下所有的考试,虽然不叫“标准答案”而叫“参考答案”,但评卷官评分时却仍是依据“参考答案”为依据,而不是细看“考生之言”是否有理。如此情况下,日常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只能向“参考答案”靠拢,学生当然不敢越“参考答案”的雷池!
作为学生,考试时谁不愿意做对题?谁不想自己的答案得高分?因而,学生追求“标准答案”没有错,关键在在于,我们的教育者、评卷者给学生一个什么样的评分标准——是想让学生有独立的思想,说自己的话,还是想让学生猜出题者到底是什么个意思?
文章插图
【 学生|阅读“补写题”本是开放性的,学生为何喊话原作者求“标准答案”】(作者:李玉柱,本文为 平湖一柱原创作品,欢迎指导,转载或引用请注明作者和出处,违者必究。)
- 韩慧英|见证南北文化交融 山西文水“采茶调”的前世今生
- 周易|让日常生活美起来|隐于市的“江湖人”,午休一小时仗剑走天涯
- 上海|“佳士得上海”迁入新址 外滩再添艺术新空间
- 猪肝|甘甜不上火,护肝又滋补——和“红嘴绿鹦哥”一起迎接初春的暖阳吧!
- 中共一大纪念馆|“伟大建党精神专题展”开启全国巡展!
- 丸子|这是菜市场“最脏”的3种菜,再便宜也不要买,你却天天端上桌
- 艺术培训|德州市文化馆2022年“德艺课堂” 春季公益艺术培训开始招生!
- 文化节|沪上首家传统文化传承中心——“北站传统文化传承中心”揭牌成立
- 艺术|东西方艺术巧妙融合 重庆女孩画“家门皮肤”受年轻人追捧
- 清华大学|美术馆嵌入产业园,上海打开“科创+文创”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