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生最该看透的两件事

《道德经》曾经有这样一句话 , 来描绘人生的极致:“致虚极 , 守静笃 。 ”
意思是说人生一动一静 , 精气神达到极致 , 就要“静笃” , 达到始终如一的状态 。
从本质上道出了 , 人生其实并没有什么终极目标 , 活出境界才是最开阔的姿势 。
人有两个境界 , 看似简单 , 其实做到极难 。
一种是“知道” , 一种是“知足” 。
“知道”是经历 , 是领悟 , 是觉醒 , 是了然于心的透彻 。
“知足”是看淡 , 是放下 , 是舍得 , 是顺其自然的通达 。
“知道”让人活得通透 , 抬头有方向 。
“知足”让人活的从容 , 低头亦清醒 。
人一生最该看透的两件事
文章图片
知道是一种通透
生于凡尘 , 行于凡尘 , 看得清楚 , 才会活的明白 。
大多人倾其一生 , 做的最主要的事情就是解悟“知道” 。
知道是一种懂得 , 经历过奋斗 , 明晰过人情冷暖 , 见证过挫折 , 最后通透人性 。
《小窗幽记》里说:“道是一种公众物事 , 当随人而接引 。 ”
三千年前 , 孔子向老子求教 , 何为人间之“道” 。
老子很诧异地说:“你已经是圣贤了 , 为什还没有悟道?”
孔子低首:“我从礼法仁义中求道 , 多年不得 。 ”
老子教导他说:“这是必然的 , 为什么世人不能得道呢?
是因为内心不能自主 , 而道无法停留 , 行事不合自然而道无法推行 。
古代圣人 , 不被仁义所困 , 乐在逍遥 。 ”
简明扼要地点出 , 人生就是“知道”的过程 , 活成通透 , 不被外在的东西掌控 , 经历且体验 , 清净无为 , 顺应自然 , 才会有所得 。
人一生最该看透的两件事
文章图片
孔子听完这句话 , 三天不言不语 , 开启了新的人生境界 , 道法自然 , 不再强求 , 开始了历练 。
他两岁丧父 , 年少家贫 , 十七岁丧母 , 三十岁创立了自己的私人学校 , 渴望实现自己的思想 。
但诸侯混战 , 大国忙着吞并小国 , 小国忙着自保 , 社会秩序破坏 , 并不接受他新潮的思想 。
他的家乡鲁国 , 阳虎作乱 , 三家大臣尔虞我诈 , 甚至连立足之地也没有 。
在孤独和迷茫中 , 孔子带着门徒 , 开始周游列国 , 到处投简历 , 渴望实现自己的内心所想 。
在齐国 , 孔子被大臣排斥 , 遭到追杀 。
在郑国 , 孔子和自己的弟子走散 , 被人耻笑如丧家之犬 。
在陈国 , 因为战乱孔子被围困 , 断炊绝粮 , 七天粒米未进 。
追随他的弟子也在才刚起的颠沛流离中 , 发生了动摇 。
道路魔障万千 , 但“圣者无名 , 大者无形 。 ”
人生之所以丰富而深刻 , 就是因为挣扎着不断向前 。
孔子平静如水 , 追兵离去 , 他立刻向路边的农人请教诗歌 , 边记忆边歌唱;
被人嘲笑 , 他还自我解嘲 , 确实如狗;
被围困 , 他就整理收集的诗歌 , 编纂《诗经》 , 弹琴修曲 , 反复向自己的弟子强调“不读诗 , 无以言” 。
人生坎坷 , 意志坚强;内心透彻 , 心不动 。
孔子最终在质疑、否定的魔障中屹立 , 最后创立了儒家学派 。
因为 , “知道”了人生的重心 , 不会被安逸掌控;
理解了生活的本质 , 不会因为遭遇抱怨;
正视了人生的得失 , 也不会为拥有忘形 , 更不会为失去惋惜 。
最终“知道”成就了高贵的坚持 , 人生底线和耐力的深度考量 。
人一生最该看透的两件事
文章图片
人一生最该看透的两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