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日,在由北京市东城区委宣传部、上海市黄浦区委宣传部共同策划,依托北京市东城区的《新青年》编辑部旧址(陈独秀旧居)和上海市黄浦区的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成立地(《新青年》编辑部)旧址举办的南北《新青年》编辑部旧址新年对话直播活动上,京沪两地的青少年在两地党史专家的讲述下重温了一百多年前《新青年》编辑部的故事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历史过程,并诵读《敬告青年》,发表感言。
文章插图
1月13日,北京市东城区青少年现场聆听电视剧《觉醒年代》编剧龙平平讲述《新青年》编辑部旧址的历史故事。(受访者供图)
电视剧《觉醒年代》编剧龙平平与上海市大同中学历史教师顾博凯分别作为京沪两地党史专家代表为北京景山学校、北京市第一六六中学、上海市格致中学、上海市向明中学等学校的青少年代表讲述了南北两个《新青年》编辑部旧址的峥嵘岁月。
文章插图
图为位于北京市东城区箭杆胡同20号的《新青年》杂志编辑部旧址(陈独秀旧居)。一百多年前,一批中国先进知识分子聚集于此,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受访者供图)
文章插图
参加13日直播连线的京沪两地青少年共同诵读《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发刊词《敬告青年》。(受访者供图)
直播连线中,两地《新青年》编辑部旧址展览讲解员也分别就两地展馆展品进行“亮宝”,让参加直播的青少年更加深刻地了解红色印迹背后的红色文化,厚植爱党爱国情怀。
北京景山学校学生吴德宇说:“重温这段历史,我更加了解了我们党孕育和发展的不易,时代的接力棒已经传递到我们手中,我们一定不负韶华,开辟青春之路。”(采访人员张漫子)
【 觉醒年代|京沪青少年于南北《新青年》编辑部旧址隔空对话】
- 新年|好品山东丨菏泽冀鲁豫边区木版年画:革命年代的不朽印记
- 六十年代,我的童年文化娱乐生活|「青未了」常洪伦专栏 | 解放军文艺
- 曹州|好品山东丨菏泽冀鲁豫边区木版年画:革命年代的不朽印记
- 菏泽|菏泽冀鲁豫边区木版年画:革命年代的不朽印记
- 豆瓣|豆瓣8.5分《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一本自我觉醒之书
- 玩法|虎年“原年人”有了新玩法:“穿越”回90年代感受儿时过年氛围、用爱好给身心“充个电”
- 年味|方特带你穿越80年代玩转复古中国年
- 中国人|80年代第一个喝可乐的中国人,现状如何?大多数人猜不到
- 历史文化|90年代的成都人吃啥年夜饭?来“成都名片”年代展感受时空穿越|新春逛展
-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觉醒年代》有话剧了!六个月后上海见,仲甫先生的楹联先一睹为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