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林州市世纪学校话剧《红旗渠》(少年版)大获成功
文章插图
由小演员牛昭普扮演的原林县县委书记杨贵(中)剧照
文章插图
剧中人物小“吱吱”之死感动人心
□大河报·豫视频采访人员高志强通讯员焦庆吉文林州市世纪学校供图
12月27日下午,河南林州。
林州市世纪学校,偌大的学术报告厅内人头攒动、座无虚席。随着台上剧情不断推向高潮,观众的掌声也一次次雷鸣般响起……这意味着,由这所学校227名小学生共同演绎的红色经典话剧《红旗渠》大获成功!
敢为人先 小学生演起了经典话剧
话剧《红旗渠》原是由河南省话剧院创作的,以“人工天河”红旗渠为主题的大型红色题材现代话剧。
其以恢宏的气势、全景式的叙述方式,展现了时任县委书记杨贵带领林县人民修建红旗渠的艰难历程。该剧曾获河南省第十二届戏剧大赛“文华大奖”(金奖)、全国戏剧文化金狮剧目奖、编剧奖、表演奖,被评定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重点扶持作品,并在全国多个城市巡回演出。
此次,话剧《红旗渠》由红旗渠家乡的小学生担纲演员并搬上舞台,不仅开了林州市世纪学校之先,在全省全国也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其间经历了数月的构思和不足60天的编排,前后一共制作和购买了道具324件、服装122套,参演学生更是多达227位。而且,大多数道具还是由学校美术老师亲手制作,或由老师们自发从老家带来。
而参演学生中,年龄最小的只有6岁,最大的只有11岁……
潸然泪下 小演员演哭了“老观众”
世纪出品,必出精品。
尽管参加过林州市世纪学校的大型活动,知道林州市世纪学校的演艺水平不可小觑,《红旗渠》(少年版)的开场,还是让不少受邀前来的领导、嘉宾和媒体采访人员眼前一亮:
且不说小演员身上,对襟的夹袄、灰布的中山装、宽松的老棉裤,与修红旗渠的年代一般无二;柳编的工帽、裹头的头巾、圆领的垫肩,与修渠时的穿搭比也算高度还原。
就说那些大小的道具,不管是层峦的假山、独轮的推车、粗瓷的大碗,还是钢钎铁锤、箩头篮子、篾席灯笼,都带有林州独特的地域特色和满满的年代感。
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小主演们身形娇小、音容稚嫩,扮演着与实际年龄极不相仿的角色,说着大段他们很难完全理解的台词,面对台下逾千观众竟没有丝毫的慌乱,一个个有模有样、有板有眼,行云流水、天衣无缝。
尤其扮演杨贵书记、黄副县长、凤兰、吱吱、老支书、继红妈的几位小演员,表现更是非常出色,不仅形神兼备、表演熟练,举手投足毫无违和之感,还成功将那些叔叔、爷爷辈的观众带入戏里,并随着剧情而一次次洒下热泪……
壮志雄心 小剧场担当着大使命
“说实话,他们能演得这么好,连我也没有想到!”
林州市世纪学校总校长杨培森告诉采访人员,尽管早就想知道孩子们排演话剧《红旗渠》的效果,也几次到过彩排现场,但为了保持新鲜感,当天是他第一次坐着把整部话剧看完。
【 凤兰|一部“红”剧惊四座——林州市世纪学校演绎红色经典话剧《红旗渠》大获成功】极少感情用事的他,这次竟然也流泪了。
也许是机缘巧合,几年前刚在林州市教体局局长任上退休之前,他曾担任过林县(林州市的前身)县委办副主任,“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十六字的“红旗渠精神”,当年就是他率先提出来的。
如今30多年过去了,作为土生土长的林州人,红旗渠的历史见证人和“红旗渠精神”的首倡者,前政府官员以及现在的教育工作者,他第一次被自己的学生如此深刻地感动,也是第一次为这所学校表现如此抢眼而由衷感到自豪。
在他看来,话剧《红旗渠》的成功演出,堪称林州市世纪学校践行素质教育理念与传承和弘扬“红旗渠精神”的璧合之作,不仅为学校带来了极高的声誉,也为学校如何进一步增强凝聚力、扩大影响力、提升竞争力指明了方向。
“看过戏的好几位领导,都对话剧《红旗渠》(少年版)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说如果再打磨打磨,将来一定能走上更高、更大的舞台!”杨培森说,他们会把话剧《红旗渠》当成每年元旦前的压轴大戏,通过培养一代又一代的小杨贵、小吱吱、小凤兰,把“红旗渠精神”永远传承下去……
- 韩慧英|见证南北文化交融 山西文水“采茶调”的前世今生
- 周易|让日常生活美起来|隐于市的“江湖人”,午休一小时仗剑走天涯
- 上海|“佳士得上海”迁入新址 外滩再添艺术新空间
- 猪肝|甘甜不上火,护肝又滋补——和“红嘴绿鹦哥”一起迎接初春的暖阳吧!
- 中共一大纪念馆|“伟大建党精神专题展”开启全国巡展!
- 丸子|这是菜市场“最脏”的3种菜,再便宜也不要买,你却天天端上桌
- 艺术培训|德州市文化馆2022年“德艺课堂” 春季公益艺术培训开始招生!
- 文化节|沪上首家传统文化传承中心——“北站传统文化传承中心”揭牌成立
- 艺术|东西方艺术巧妙融合 重庆女孩画“家门皮肤”受年轻人追捧
- 清华大学|美术馆嵌入产业园,上海打开“科创+文创”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