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年终系列专稿(十三)
编者按:
如果说2020年是人类遭遇疫情的“应激”年,那么2021年,人类就进入了疫情后的“应对”年,开始适应新的生活方式,调整自己与生活、与世界的关系,寻找“后疫情时代”自我发展的路径。
这是一场道别,也是一种重逢——在改变中与曾经的自己道别,也在改变中与新的自己重逢。
2021年已尽,《天天副刊》设计了一份问卷,九个简单的问题,却有很多不同的回答。在这里,我们选择了那些精彩、真诚、有趣的回答刊出,作为对2021、对这个时代的一份记录。
嘉宾
龙仁青
1967年3月出生于青海湖畔铁卜加草原。1990年开始文学创作及文学翻译。出版有原创、翻译作品20余部,曾获“骏马奖”、三毛散文奖等。部分作品被译为英、日、意等文。中国作协会员,青海省作协副主席。
余飞
中国电视剧编剧,1998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现担任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电视剧编剧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北京市电影家协会编剧工作委员会副会长等。余飞编剧的电视剧有《巡回检察组》、《跨过鸭绿江》、《重案六组》第三部和第四部、《永不消逝的电波》等几十部,电影有《跨过鸭绿江》《车祸疑云》等。另著有小说《人民的正义》等。
宋方金
编剧,作家。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副会长。主要作品有电视剧《功勋之袁隆平的梦》《手机》《甜蜜》等;电影《飞》《温凉珠》等;出版有《给青年编剧的信》《清明上河图》等。
1.对您个人而言,如果用三个关键词来记录2021年,您会选择哪三个词?为什么?
龙仁青:时间好像被“加速度”了,恍然已经到了新的一年。回首看去,2021年似乎没有什么值得记住的事。想想,“快”应该是第一个关键词。第二个关键词是“宅”吧。翻阅了一下自己的行程记录,2021年是近年来出门最少的一年。第三个关键词是什么?似乎是“想”。因为出门少,在家的时间多,就有时间想一些事情。发现自己沉入冥想的时候很多,当然这也是一个老去的征兆吧。
余飞:光速、蝶泳、气球。
到了常人说的年过半百的年纪,时间过得飞快,感觉比光速还快。每天没做什么事情就结束了,吓得我经常连中午饭都不敢回家吃,只能在外面吃,以免耽误时间,以免犯困要睡午觉。但即使这样,还是经常感觉时间不够用。尤其是孩子飞快长大,更衬托自己光速变老。
事业上感觉是非专业运动员在游蝶泳,在呛人的水中竭尽全力拔起身体扑腾,动作不规范,游得很慢,但激起许多无用的水花,既难看又难过还不能停下。经常警告自己不要乱扑腾,还得静下心来先突破一个,不要目标太多扑腾半天啥也没抓住。
因为创作压力很大,经常感觉自己像一个气球一样憋满了气。这不是比喻,是有实体的,每天傍晚时分,是收获最大的时候,肉眼可见肚子胀得收不回来。到第二天早上起床的时候,状态会好一点,肚子变平了。但一天工作下来,如果没有太大进展,肚子就会再次鼓起来。
宋方金:学习、观察、适应。虽然一直保持着学习的状态,但是疫情以来,学习变得更加专注和自觉。过去一年我重新观看了黑泽明和希区柯克的电影,有了新的启发。所谓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以前,只看到了热闹。这样的学习是有效的。观察主要指的是观察我所处的影视行业,它因为疫情,也因为技术,正在发生着看似缓慢其实飞速的变化,这些观察都会收录到我的《给青年编剧的信》中。而适应指的就是适应这些变化。
2.2021年,疫情给我们带来的负面影响不言而喻,但以您的慧眼来看,它给社会带来的正向的启示是什么?如果有,说说您的经历或看法。
龙仁青:2021年曾随团前往黑河流域做文化考察,当我们到达青海境内祁连山腹地的黑河源头时,临近的甘肃张掖发生了新冠疫情,成为疫情风险区,我们立刻叫停了这次活动。返回西宁的路上虽然心怀遗憾,但这是唯一理智的选择。此次新冠疫情,其实也矫正了我们生活中诸多不良的习气,比如排队拥挤、遇事感情用事,以及不好的卫生习惯等等。
- 韩慧英|见证南北文化交融 山西文水“采茶调”的前世今生
- 周易|让日常生活美起来|隐于市的“江湖人”,午休一小时仗剑走天涯
- 上海|“佳士得上海”迁入新址 外滩再添艺术新空间
- 猪肝|甘甜不上火,护肝又滋补——和“红嘴绿鹦哥”一起迎接初春的暖阳吧!
- 中共一大纪念馆|“伟大建党精神专题展”开启全国巡展!
- 丸子|这是菜市场“最脏”的3种菜,再便宜也不要买,你却天天端上桌
- 艺术培训|德州市文化馆2022年“德艺课堂” 春季公益艺术培训开始招生!
- 文化节|沪上首家传统文化传承中心——“北站传统文化传承中心”揭牌成立
- 艺术|东西方艺术巧妙融合 重庆女孩画“家门皮肤”受年轻人追捧
- 清华大学|美术馆嵌入产业园,上海打开“科创+文创”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