蓓蓓|一切美好的才刚刚开始


蓓蓓|一切美好的才刚刚开始
文章插图
◎俞露
一切的毫不费力都无非在于智商在线,而若还能显得“脱俗”,则是智商更加优越的明示——在我看来,这就是《爱情神话》创作上的成功之道。
至于其间晃动着不少其他作品的影子,又脚注了作者兼导演的学院派底色:从开场时引用以色列作家列文《安魂曲》里的“排队一把糖”,到老乌身上对陈可辛《甜蜜蜜》里姑妈情感线的化用,当然,还有通篇的费里尼、费里尼、费里尼,外加,有人说这个故事有点伍迪·艾伦式的中产阶级智识分子(不是知识分子)的调侃感。
但本质上,我觉得故事说的无非是在以上海为代表的中国一线城市里,随着两性地位的融合,发展出成熟男女之间如何相互碰触的一段情事,而故事里主要是这样的一群女人:不光完成了经济上的自洽,还完成了情感上的自洽——
老白的前妻蓓蓓,当年婚内出轨北方男人而导致二人离婚。但EX再见之时,有怨念而无怨恨,根本原因是蓓蓓对自己感情上开小差的豁达接纳:我只是犯了个许多男人都会犯的错误,为什么男人犯了错女人就会给机会,而我犯错你就和我离婚?当然,这十几年一直都是你做饭,但做饭你不也感到很开心?
至于接受生活的心理前提,就是女人已经接受了她们自己——以前,她们的眼睛盯在男人身上,一切骂“臭男人”的女人无非是怨妇变体,而现在,参照物变了,坐标系换了,天开地阔,大家都是斑斑驳驳的人了。这也就是老白碌碌一场,能说一句“白辛苦”的原因:不加强学习,真的是无法理解女人了。
是啊,女人对自尊心的看法也变了:李小姐虽然带着女儿生活在逼仄的小屋子里,接受着油腻灯罩下老妈的碎碎念,但也未必愿意接受男主老白给予的免费住房,甚至宁可把一双小两万的Jimmy Choo说成两百的淘宝货,也不愿意以稀里糊涂确认关系为条件来亏欠人情——女人固然关心老白有几套房子有多少进项,但也关心另一件事:自尊心。
而在此之前,自尊心是男人的专项,甚至在批驳“大男子主义”时,总难免带着几分引而不发的自满光环。至于女人若有自尊,就总有矫情、强势云云的嫌疑,因为一切的两性交换都是基于男人交出物质,女人交出包括自尊在内的其他为基础的交易规则,这也是为何家庭主妇总是难获尊重的心理机制——不仅仅是人性势利,而是当女人迫于种种考虑而选择这一职业的时刻,社会早已默认你在自尊心选项打上了叉。
蓓蓓|一切美好的才刚刚开始】而所有去掉了自尊心的人,也就根本上丧失了个性、趣味,就跟孙悟空挑断了精神上的那根琵琶骨一样。这也是无论他们多苦多难多隐忍,也许能获得足够苦劳下的感恩之情,却无法获得人格意义上的魅力的原因——因为值得被尊重的标的已经去掉了,这就注定了一张张鲜亮的面目,只会在岁月里越来越模糊。
由此,两性的融合也被捕捉到了,因为无非也就交汇在“自尊心”这点上:
老白要开画展,却苦于找不到像样的场地,结果李小姐和格洛瑞雅出手帮他搞定,而下面的这句话,就颇有机锋——
如果别的男人可能会拒绝,因为他们碍于所谓的“自尊心”。
言下之意是,考虑到真正的交情、考虑到我们真诚的善意、考虑到你的确想开画展……一个真正坦荡的人会怎么做呢?何况,“又不要钱!”
老白就这样在迷茫中学习着女人,也就随之学习到了更多:人类总是粗率地混淆了太多概念,譬如“自尊”和“面子”。试问有多少男人是为了面子,而显得不顾自尊,不愿承认对方强,本身就是承认自己弱罢了。
于是老白大方接受了李小姐的帮助,正如李小姐也会坦然地让老白去接送自己女儿一样。放开心怀地互相帮助,而不是聚焦于自己的所谓“强弱”,自然是一段更加轻松关系的开始:不光付出本身是一种慷慨,接受本身也是一种磊落。
因而有人会说,是否随着女性的日益饱满、轻盈,男人们的未来将变得不容乐观?不,恰恰相反,正是因为如此,一切美好才刚刚开始。要知道在按需交易的关系下,女人是完全无心去爱任何一个人的,包括她们自己,因为那是生存,是生活,但不是生命——一个缺乏生命的个体,又如何谈论爱情?
继而,故事又说出了对爱情的一些肺腑,那就是做人到底是一场理性不断规训感性的过程,还是可以适当反过来——让感性也教化一下理性?
然而所谓人的成熟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变得理性的过程,其间也没什么玄机,无非是反复锻炼的理智肌肉变得日益发达:未必是做出光彩夺目的决策能力增加,但玩平衡的能力一定增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