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小冰公司CEO李笛:面向全程交互是行业趋势,2B解决方案实际在2C端交互
文章插图
2020年对于小冰来说 , 是不平凡的一年 , 这一年 , 小冰迭代至第八代 , 与此同时 , 小冰步入成年 , 离开微软的怀抱独立成长 。
然而 , 小冰与其他人工智能助理走得路线并不相同 , 小冰目前并没有自家的智能硬件产品 , 且在中国的发展路线被指面向小众、不接地气 。
日前 , 小冰公司CEO李笛在接受蓝鲸TMT采访人员专访时 , 对小冰独立前后的表现、差别、与微软的关系变化做出了说明 , 对小冰的发展路线与未来规划作出解答 。
独立以后更加自由 , 仍与微软“同气连枝”
据小冰公司官方介绍 , 小冰项目于2013年底在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立项 , 采取代际更新的方式 , 逐年完善其基础框架结构 。 2014年5月29日 , 小冰正式推出第一代产品 , 目前已经更新至第八代 。
谈及仍归属于微软时期的小冰 , 李笛表示 , 小冰一直是一个非常独立的团队 , 有些像特区 , 自成一体 。 “小冰像一个少女 , 成年之前在微软的呵护下成长 , 成年以后必须要独立发展 , 离开微软的怀抱自己去摸爬滚打 。 ”
2020年7月13日 , 微软宣布将年满6岁的小冰业务分拆为独立公司运营 , 并委任原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沈向洋博士为董事长 , 原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副院长李笛为首席执行官 。
李笛对采访人员表示 , 分拆在微软是非常罕见的 , 历史上只发生过两次 , 第一次是分拆在线旅游公司Expedia以使其独立上市 , 然后就是小冰 。 李笛称 , “分拆的过程是自上而下推动的 。 ”
独立分拆以后的小冰有哪些变化呢?对此 , 李笛介绍称 , 小冰的业务重心较之前相比没有区别 , 仍在做人工智能框架 , 小冰从独立开始最重要的改变是相对自由 , “一方面 , 小冰在微软庞大的体系内 , 商业规律不可避免会影响微软;另一方面 , 小冰独立运行以后 , 内部流程会更加灵活 。 ”
据悉 , 小冰独立之后 , 搬离了微软中国总部 , 在财务上也实现了自负盈亏 。 “小冰从一开始就是带有本土色彩的 , 是一个中国团队 , 从产品设计到产品调性再到产品思路 , 都不是典型的微软的风格 , 但小冰和微软依旧‘同气连枝’ , 微软保留了在小冰公司的股权权益 。 所以小冰和微软的关系可以理解为 , 独立之前是投资人和团队 , 独立之后是投资人和公司 。 ”
面向全程交互 , 构建虚拟人类基础框架
据小冰方面介绍 , 在业务与技术层面 , 小冰是一套完整的、面向交互全程的人工智能交互主体基础框架 , 包括核心对话引擎、多重交互感官、第三方内容的触发与第一方内容生成 , 和跨平台的部署解决方案 , 相关领先技术覆盖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语音、计算机视觉和人工智能内容生成等人工智能领域 。 该框架交互总量约占全球人工智能交互总量的60% 。
谈及小冰的概念 , 李笛给出的答案是:小冰是一个session oriented框架 , 面向交互全程 , 这个框架不仅是在对话 , 也有语音、视觉等 , 也要能创作 , 有内容生成能力 。
然而 , 相较于国内同类厂商 , 在国内很多用户与业内人士看来 , 小冰所走的路线仍被指小众、不接地气 。 小冰近年来在文本创作、语音创作与视觉创作上均产出了作品 , 例如 , 出版了人工智能诗集 , 为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作曲并合唱《智联家园》 , 举办了绘画个展 , 联合国内纺织企业开发出纺织产品 。
对此 , 李笛解释称 , 小冰的每一项技术 , 包括写诗、画画、唱歌等 , 都是小冰框架里的一个组成部分 , 公司一直在扩展这个框架 , 对于产品形态的最初设想是将创作能力作为小冰框架去赋予AI Being(虚拟人类) , 而不只是智能助理 , 这个过程非常的底层 , “必须要有这个框架 , 才能去设想这样的产品形态 , 没有就只能做智能音箱 。 ”
- 36氪专访 | 简道云联合创始人单兰杰:低代码开发会像Office一样普及
- 高通|高通斥91亿元收购芯片公司Nuvia 后者由苹果前高管创办
- 神思电子入选AI中国·最强人工智能公司TOP30
- 曾把公司146亿卖给马云,如今再赚百亿身家,她的做法让人佩服
- 英特尔新任CEO:将带来较“库比蒂诺某公司”更出色的产品
- 消息称苹果曾试图收购电动汽车公司Canoo,但因分歧失败
- 争议脉脉:在互联网公司“内幕中心”发帖还安全吗?
- 被华为、阿里找上门的金山90后,公司竟越搬越“偏”?
- 日媒:美国苹果公司插足汽车制造 中国日本零部件厂商参加供应链机会大增
- Facebook和Twitter等公司倡议成立CentOS Hyperscale SI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