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方既有菟丝子,又有补骨脂,补脾益肾还可治慢性肠炎

患上慢性肠炎的人 , 常常遭受腹痛、腹泻、稀水便或黏液脓血便的困扰 , 遇冷、进油腻之物或遇情绪波动 , 或劳累后尤其显著 。 实在令人烦躁 。 怎么办?
今天给各位介绍一个以炒山药、焦白术等配伍而成的补脾益肾汤 , 来自《华佗神方治百病》 , 可治慢性肠炎 。 组成:炒山药 , 焦白术 , 茯苓 , 陈皮 , 菟丝子 , 补骨脂 , 焦山楂 , 肉桂 。 此方有补脾益肾 , 清热化湿之功效 。
此方既有菟丝子,又有补骨脂,补脾益肾还可治慢性肠炎文章插图
健脾好理解 , 为什么健脾温肾也可治慢性肠炎?
需健脾温肾的情况 , 一般为脾肾阳虚 。 这种情况多由于体质虚弱而感受寒邪较重 , 或久病耗损脾肾之阳气 , 或久泻不止 , 损伤脾肾之阳 , 或其他脏腑的亏虚 , 累及脾肾两脏等引起 。
脾虚阳气不足 , 多引起大肠功能失调 , 表现为或腹泻 , 或便秘 。 脾肾阳虚常见于虚劳、泄泻、痢疾 , 以及西医的慢性肠胃炎、慢性肾炎、慢性肾功能衰竭等疾病 。
此方既有菟丝子,又有补骨脂,补脾益肾还可治慢性肠炎文章插图
理清了健脾温肾与慢性肠炎的关系 , 再来看此方用药的道理 。
本方以炒山药用量最大 , 为主药 。 山药味甘性平 。 归脾、肺、肾经 。 具有生津益肺 , 补脾养胃 , 补肾涩精的功效 。 麸炒山药以补脾健胃 , 益肾固精为主 。 用于脾虚泄泻 , 久痢 , 肾虚遗精等 。 正囊括了本方针对症状 , 是本方最适宜采用的药材 。
茯苓、菟丝子、补骨脂 , 在本方的用量第二 , 作用为健脾温肾 。 为臣药 。
茯苓是多数泄泻方中的常用药 , 气味淡而渗 , 其性上行 , 能生津液 , 开腠理 。 其性下行 , 能滋水之源 , 泻肾中浊气 , 利小便 。 故药性平和 , 既能健脾渗湿 , 又可扶正祛邪补肾 , 有补而不峻 , 利而不猛的特点 。
此方既有菟丝子,又有补骨脂,补脾益肾还可治慢性肠炎文章插图
补骨脂以种子入药 , 苦辛温燥 , 归肾、脾经 。 不仅善壮肾阳暖肾脏 , 更有补脾健胃、温脾止泻之功能 。 可用于治疗脾肾阳虚引起的泄泻 。
菟丝子也是以种子入药 , 味甘、温 , 归肾、肝、脾经 。 是一味平补肾、肝、脾之良药 , 具有补肾健脾养肝之功效 。 与茯苓等利水健脾药配伍使用 , 可以健脾止泻 。
陈皮、焦白术、焦山楂主理脾胃之气 。 脾胃为后天之本 , 治疗任何疾病 , 都应始终顾护脾胃功能 , 即“存有一分胃气 , 便有一分生机” 。 三药同时还具消食止泻的功效 , 为佐药 。
此方既有菟丝子,又有补骨脂,补脾益肾还可治慢性肠炎文章插图
陈皮力缓 , 温和不峻 , 质轻上浮 , 苦温燥湿 , 既能健脾 , 又能理气 , 故往往用作补气药之佐使 , 可使补而不滞 , 防止壅阻 , 遏制胃胀腹胀 。 既能健脾行气 , 常用于湿阻中焦、脘腹胀闷、便溏等症 , 又能健脾开胃 , 适用于脾胃虚弱、饮食减少、消化不良、大便泄泻等症 。
焦山楂是取净山楂片放锅内 , 炒至表面焦褐色 , 内部黄褐色而成 。 气清香 , 味酸、微涩 。 归脾、胃、肝经 , 具有消食健胃 , 行气散瘀的功效 。 用于肉食积滞 , 胃脘胀满 , 泻痢腹痛等 。
【此方既有菟丝子,又有补骨脂,补脾益肾还可治慢性肠炎】焦白术为药材白术炮制加工后的饮片 。 白术炒用时 , 微炒称为炒白术 , 炒至黑褐色 , 称为焦白术 。
白术炮制不同功效也不同 , 炒白术补气健脾作用强 , 焦白术则偏于健脾止泻 , 并防止诸药苦寒胃气 。 最后要说到用量最少的一味使药 , 肉桂 。
此方既有菟丝子,又有补骨脂,补脾益肾还可治慢性肠炎文章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