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俗文学研究的时代价值( 二 )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朱万曙建议,俗文学研究有必要尝试一些贯通研究。首先应贯通不同民族的俗文学作品,通过同一题材不同民族文本之间的比较研究获得一些新发现。其次应贯通俗文学和雅文学。雅文学和俗文学是相对的,在文学史发展和每个作家的创作实践中,雅俗都不能截然分开。因此,在研究中要注意雅俗交融、雅俗相互影响的现象,并从中总结规律。最后要注重文体之间的贯通,在新文科的视野下,打破文体壁垒,才能具有更广阔的视野,获得更多研究资料,达到一个新境界。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李舜华认为,某一俗文学在产生之初都是当时的新兴文学,其兴起与其所处的时代环境密切相关。要在雅俗嬗变、古今贯通中思考俗文学的兴变,更深刻地理解俗文学产生的背景及时代对文学嬗变的需求,从而更好地发挥文学的文化导向作用。
说唱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戏曲、小说的母体,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然而目前除了子弟书、宝卷受到重视外,其他说唱文学研究还亟待加强。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鲍震培建议,将俗文学研究对象的时间向前提至20世纪三四十年代,并提出俗文学研究者应主动把与家乡方言相关、仍在活态传承的非遗项目,与俗文学进行贯通研究。
段宝林提出,研究文学史的根本目的是创新,这就要掌握传情律、审美律、典型化规律、雅俗结合律、传承创新律等艺术规律,运用这些艺术规律来进行新的创造。陈泳超提出,在俗文学研究中,不仅要做文献研究,还要关注文本背后的文学生态,将文本研究与田野研究相结合,从而更好地理解这一作品的创编方法、现实价值、分类原则及使用过程等。
俗文学的价值首要的是社会功能和认识功能。王定勇认为,相关学者研究俗文学,在方法上要适应研究对象本身的特性与形态。俗文学是活态的文学,而非书面的纯文学。除了文本分析、鉴赏评论之外,更要运用艺术分析、文化人类学的方法。
会议由中国俗文学学会主办,扬州大学文学院、扬州大学俗文学研究中心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