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忧后乐“,文武兼备。千古贤臣,唯此一人。

p我们自古以来评价一个人就是盖棺论定。无论是皇帝还是大臣在死后都会有个“谥号”,来对他的一生做个总结。对一个文臣来说“文正”是最高的谥号,历史学家司马光说:文正是谥之极美,无以复加。几千年来,能得到这个谥号的也不过三十余人,而最为名副其实为后世所公认的只有范仲淹和曾国藩。至今提起范仲淹仍然以“范文正公”尊称。
“先忧后乐“,文武兼备。千古贤臣,唯此一人。
文章插图
范仲淹,生于北宋太宗年间。两岁时父亲过世,母亲迫于生计,改嫁朱姓人家,改名朱说。范仲淹也正因为这个身世,自幼就遭人白眼。等到他知道自己身世之后,就发誓要出人头地,就哭别母亲,到京城求学。范仲淹发愤图强,勤学苦读,太困时候就用凉水洗脸提神。而且可以说是“一心只读圣贤书”,心无旁骛,不受外界干扰。终于考中进士,步入仕途。并接回母亲赡养,改回范姓。
“先忧后乐“,文武兼备。千古贤臣,唯此一人。
文章插图
范仲淹在泰州做官,爱民如子,勤务政务。当地海堤年久失修,当地百姓深受其害。范仲淹就上书朝廷,重修海堤,百姓称其为“范公堤”至今,遗址还在。不仅如此,范仲淹虽然只是地方官员却时刻关心朝政,经常上书皇帝,进言献策。他甚至不计个人安危,言别人所不敢言,在他心里,没有个人得失,只有天下公论。
“先忧后乐“,文武兼备。千古贤臣,唯此一人。
文章插图
范仲淹还重视教育,主持教务期间,他以身作则,以天下为己任,时刻教育大家重文修德,严于律己。北宋边境一直不安定,党项族李元昊建立西夏,侵扰西部边境。范仲淹被任命为陕西经络副使。到任后,范仲淹改革军队,加强训练。建立军事基地,节省开支。经过他的苦心经营,稳定西部边境安宁,附近的少数民族也心悦臣服,相安无事,李元昊被迫称臣,不敢轻易犯边。西部安定以后,宋仁宗召范仲淹进京,任他为参知政事(副宰相),主持“庆历新政”。范仲淹大刀阔斧,针砭时弊,对经济、人事、军事都采取了针对性的改革。虽然由于保守派的强烈反对,新政以失败告终,但为将来的王安石改革打下了良好基础。范仲淹屡遭次遭贬,但他无论在哪,都泰然自若,不改初心。只要是在一方任上,他都是勤勉公事,爱护百姓。也时刻关注朝廷,即使被贬依然会上书直言,不计个人安危。
“先忧后乐“,文武兼备。千古贤臣,唯此一人。
文章插图
范仲淹为官清廉,生活俭朴。晚年用自己的全部积蓄购买良田千亩,成立范氏义庄。对范氏宗族资助口粮,支持学业,资助婚丧嫁娶。范氏义庄存在了八百余年,为范氏宗族提供资助,福荫后代。
“先忧后乐“,文武兼备。千古贤臣,唯此一人。
文章插图
我们都知道<岳阳楼记>,范仲淹写下这千古名篇,里面的忧国忧民的精神历来为后世敬仰。他更是用本人的行为践行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情操。他的一生内圣外王,言行如一,始终以天下为己任,无论是为政还是为军都勤务政务,改革创新。古人追求“立德立言立功”,千百年来,做到的寥寥无几,而范仲淹可以说做到了。一直到今天,他的为国为民的精神依然为我们所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