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七大古都”六个仍在,唯此城几近消失……( 二 )


中国“七大古都”六个仍在,唯此城几近消失……
文章插图
热播剧《长安十二时辰》中的长安城为什么最早只提五大古都随后改提六大古都,现在我们又要提七大古都?20世纪20年代之所以只提“五大古都”,是因为西安、洛阳、北京、南京、开封都曾经做过全国性的首都,而其他古都没有。30年代之所以要加上一个杭州成为“六大古都”,是因为注意了杭州尽管只做过半个中国的都城,其城市的繁荣昌盛程度,却不亚于甚或有过于全国性的五大古都,并且和五大古都一样,到今天还是一个大城市。但既然提了杭州作为大古都之一,那就不该不提安阳。安阳之所以30年代以来长期没人提起,一则当由于偶然的疏忽,再者则由于殷邺久已为废墟,近今的安阳又不是一个著名的大城市,一般人往往着眼于今天的大城市谈古都,就难怪数不上安阳了。而我们现在之要改提包括安阳在内的“七大古都”,这是因为谈古都首先应着重历史上的实际情况。不应以古都的后身今天的城市的大小为取舍的标准。在6世纪以前的二千年中,殷邺应该属于第一等古都。由于近一千四百年来没有再成为都城,所以在整个中国史里便只能列为第三等古都了。但它的重要性应仅次于五大古都,比只作为南宋偏安江淮以南的都城杭州应略高一等。中国的建都史大致可分为前后两期,从殷周直到北宋这二千四百年是为前期,其时一统政权和统治北半个中国的大地区性政权的首都殷(邺)、长安、洛阳、开封,都在中原地区(北纬35度左右1度许,东经108—114度),江南的南京只做过统治南半个中国的地区性政权的都城,而位于华北平原北端的北京,则根本还够不上做较大政权的都城。所以这前期又可以叫作中原期。自12世纪初叶宋室南渡以后至今八百多年是为后期,一统政权和大地区性政权的首都都离开了中原,或向南移到了江南,杭州做了一百五十年的南宋都城,南京做了五十年的明朝初期首都,又做了此后二百二十年的陪都,直到近代还做过太平天国和民国的首都;或向北移到了北京,先还只是北半个中国金朝的首都,随后又发展成为元、明、清三代的大一统王朝的首都,直到近代还做过民国的首都;今天仍然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杭州、南京、北京在前期四大首都之东,距海不远,所以这后期又可以叫作东移近海期。为什么前期的大政权要选择中原内地的长安、洛阳、邺、开封作为首都,后期的大政权要选择东部近海的杭州、南京、北京为首都?又为什么前期和后期在各个时代要选择不同的城市为首都?这需要我们对历史上择都的条件和首都在历史上所发生的作用做一番分析。历代统治者主要是根据经济、军事、地理位置这三方面的条件来考虑,决定建立他们的统治中心——首都的。经济条件要求都城附近是一片富饶的地区,足以在较大程度上解决统治集团的物质需要,无须或只需少量仰给于远处。军事条件要求都城所在地区既便于制内,即镇压国境以内的叛乱;又利于御外,即抗拒境外敌人的入侵。地理位置要求都城大致位于王朝全境的中心地区,距离全国各地都不太远,道里略均,便于都城与各地区之间的联系,包括政令的传达、物资的运输和人员的来往。设若地理位置并不居中,但具有便利而通畅的交通路线通向四方,特别是重要的经济中心和军事要地,则不居中也就等于居中。所以地理位置这个条件也可以说成交通运输条件。当然历史上任何时候都并不存在完全符合理想、两方面条件都十分优越的首都,所以每一个王朝的宅都,只能是根据当时的主要矛盾,选择比较有利的地点。首都的选定一般都反映了该时期总的形势,反过来,首都的位置也对此后历史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中国“七大古都”六个仍在,唯此城几近消失……
中国“七大古都”六个仍在,唯此城几近消失……
文章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