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赋能,让“第一引擎”更强劲( 二 )


2020年12月12日 , 太平鸟集团传来好消息:公司旗下主力品牌PEACEBIRD WOMEN(太平鸟女装)单品牌线上线下全渠道年度累计零售额突破50亿元 , 创下太平鸟女装成立以来的历史最佳 , 同比增幅高达28% 。
太平鸟是2020年宁波服务业强势回升的一个缩影 。 去年一季度 , 受疫情影响 , 交通运输、物流配送、批发零售、文体旅游、住宿餐饮、物业服务等服务业企业生产经营普遍出现较大幅度下降 。 随后 , 宁波出台了有效应对疫情促进服务业平稳健康发展的21条意见 , 涉及降低企业运行成本、加强稳岗和用工保障、加大金融和保险支持力度、推动服务业转型发展五个方面 , 为企业减负超50亿元 。 同时 , 商务、文广旅游、发改、市场监管等部门又开展了促消费十项行动 , 发挥政府引导和市场有为双引擎作用 , 加速激发和释放消费潜能 。
去年二季度以来 , 交通、餐饮等与居民生产生活联系紧密的行业率先复苏 , 旅游、教育等行业按照防控高要求逐步放开并恢复经营 , 以影院为代表的休闲娱乐行业也在二季度末实现全面复工 。 随着防控要求逐步降低 , 居民消费需求回归正常水平 , 其中教育、旅游、娱乐休闲等需求还出现一定程度的“反弹式”消费 , 拉动三产经营性收入大幅回暖 。
消费市场持续复苏 , 住宿和餐饮业进一步回暖 。 去年1至11月 , 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03.4亿元 , 同比下降1.3% , 降幅比前三季度收窄2.4个百分点;限上住宿和餐饮业营业额同比分别下降12.9%和9.4% , 降幅比前三季度收窄7.9和6.2个百分点 。 特别是化妆品、体育娱乐用品、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等升级类商品增长较快 , 其中计算机及配套产品增长了70.1% 。
尽管受疫情影响 , 国内外投资者对宁波服务业的发展前景依然看好——
宁波正式复工复产不久 , 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毕马威就在宁波成立分公司 。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 , 确实打乱了我们原有的部署 。 ”毕马威中国副主席龚伟礼坦言 , 疫情之下 , 毕马威内部对于是否如期推进投资宁波一度产生了摇摆 , “但疫情让我们看到了‘更真实’的宁波 , 一个更有亲和力和发展潜力的宁波 , 毕马威宁波分公司最终如期落户 。 ”
去年11月12日 , 宁波舟山港股份有限公司与淡水河谷国际有限公司组建合资公司建设和运营舟山鼠浪湖西三区项目签约仪式在杭州举行 。 这是世界一大港口宁波舟山港与世界第一大矿企巴西淡水河谷深度牵手 。
去年10月15日 , 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仲裁中心在宁波国际航运物流产业集聚区挂牌 。 此举将有力地推动宁波国际航运和物流枢纽建设 , 提升我市航运服务能级 。
马士基梅山国际物流中心投产运营 , 中商联二期、百利仓等项目开工建设……在一批新项目的带动下 , 宁波高端服务业呈现“加速跑”:去年1至10月 , 全市高技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数字经济核心服务业营收同比分别增长26.5%、21.0%和16.5% 。
把脉问诊——
加快补齐三大短板
专家认为 , 尽管“十三五”期间宁波服务业发展较快 , 但也存在传统产业升级慢、创新要素支撑不足、国际竞争力有待提升等问题 , 亟待创新升级发展 。
一是服务业规模能级有待提升 。 宁波服务业集聚化、规模化程度不高 , 服务业企业规模普遍较小 , 优势龙头企业较少 , 导致服务业比重相对偏低 。 目前 , 我市是GDP万亿俱乐部城市中唯一服务业比重低于50%的城市 。 从服务业总量看 , 宁波和上海、深圳、青岛等临港城市相比也有差距 。
二是服务业发展仍以传统产业为主导 。 2019年 , 全市批发零售业、房地产、金融业、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等传统业态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高达61.3% , 科技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等技术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占比仅15% 。
三是支撑制造业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 。 宁波拥有较好的制造业发展基础 , 但与之相关的工业设计、检验检测、软件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较为薄弱 。 在服务业贸易出口产品上 , 宁波主要集中在运输服务、旅游服务、建筑工程服务等方面 , 金融外包、信息技术服务业等高端产业的对外贸易尚处于起步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