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家语】卷三·王言解第三(第二集下):曾子问什么是‘三至’

微国学
演播:张正伊
王言解第三
【原文】
? ?曾子曰:“敢问何谓三至?”
孔子曰:“至礼不让而天下治,至赏不费而天下士悦,至乐无声而天下民和。明王笃行三至,故天下之君可得而知,天下之士可得而臣,天下之民可得而用。”
【孔子家语】卷三·王言解第三(第二集下):曾子问什么是‘三至’】曾子曰:“敢问此义何谓?”
孔子曰:“古者明王必尽知天下良士之名,既知其名,又知其实,又知其数及其所在焉。然后因天下之爵以尊之,此之谓至礼不让而天下治。因天下之禄以富天下之士,此之谓至赏不费而天下之士悦。如此则天下之名誉(注21)兴焉,此之谓至乐无声而天下之民和。故曰:‘所谓天下之至仁者,能合天下之至亲也;所谓天下之至明者,能举天下之至贤者也。’此三者咸通,然后可以征。是故仁者莫大乎爱人,智者莫大乎知贤,贤政者莫大乎官能(注22)。有土之君修此三者,则四海之内供命而已矣。夫明王之所征,必道之所废者也。是故诛其君而改其政,吊(注23)其民而不夺其财。故明王之政,犹时雨之降,降至则民悦矣。是故行施弥博,得亲弥众。此之谓还师衽席之上(注24)。”
【注释】
(注21)名誉:此前原有“民”字,四库本有“明”字,据陈本及文意,删。
(注22)贤政者莫大乎官能:贤,疑为衍字。官能,以有能之士为官。官,任官。
(注23)吊:抚慰,慰恤。
(注24)还师祍席之上:王肃注:“言安然而无忧。”
【通解】
曾子问:“请问什么是‘三至’呢?”
孔子说:“最高境界的礼制无须讲求谦让而天下治理得井井有条;最高层次的奖赏用不着耗费而天下的士人喜悦;最美妙的音乐此处无声胜有声,能够实现天下百姓的和睦相处。圣明君主力行‘三至’,那么,作为君主就会天下闻名,天下的仁人志士就会称臣服从,天下的百姓就会为己所用。”
曾子说:“请问其中的道理是什么呢?”
孔子说:“古代的圣明君主必定要知道天下贤德士人的名字,不但要知道他们的名字,还要知道他们的实际才能、行为方式以及他们的所在地区。然后利用天下的爵位尊崇他们,这叫做最高境界的礼制无须讲求谦让而天下治理得井井有条。凭借天下的各种俸禄使贤德士人生活富足,这就是最高层次的奖赏用不着耗费而使天下的士人喜悦。这样,天下的人必然尽力追求名誉和声望,这就是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最美妙音乐,能够实现天下百姓的和睦相处。所以说:‘天下最仁德的人一定能团结天下最亲近的人,天下最贤明的人一定能举荐天下最有才能的人。’这三种最高的境界达到了,君主就可以对外征讨了。因此,对君主来说,仁德最重要的方面在于爱护百姓,智慧最重要的方面在于了解贤才,而为政最重要的方面在于任用贤才。如果拥有国土的君主做到了这三点,那么天下四方的人都会拥戴他而甘愿听从差遣。这是因为,圣明君主所征伐的对象,一定是废弃道义、礼法荒废的国家,所以才诛杀它的国君,改变它的混乱政治,抚慰它的百姓而不掠夺他们的财物。因此,圣明君主的贤明政治,如同天降时雨,落下来百姓就高兴。因此,德政教化施行越广泛,越能得到更多的百姓亲附。这就是所谓的出征的军队平安还师。”
?
出处:《孔子家语通解》
作者:杨朝明 宋立林
作者简介/Profile/
杨朝明
当代著名学者、儒学家、史学家。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孔子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国孔子基金会学术委员和《孔子研究》编委、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副主任。
宋立林
师从杨朝明教授学习儒学,曲阜师范大学历史(孔子)文化学院孔子与中国文化研究室主任,国学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孔子研究院特聘研究员。
什么是家风
...........................
一个钢筋水泥的房子里驻进了人,有了温度称之为家,家里人都有向善、向上的心愿,互相提醒、彼此督促,就是家教;为了言之有效、辅助家教顺利推进而彼此约定,就是家规;将向善、向上的心愿总结成精炼的话,是家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中国人的大家训。把家里、家族里更多人的名字写在本子上,就是家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