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邢建红今年50岁,中阳县下枣林乡米家塌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是中阳民间刺绣的代表性传承人之一。她自幼受外祖母和母亲的影响,对民间刺绣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6岁开始学习刺绣手艺,长大后经常在闲暇时间,给亲朋好友刺绣婚嫁鞋垫及衣服绣品。
10年前,邢建红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加入了中阳县民间刺绣研究会,“之前我对刺绣的印象就是小时候外祖母拿针线绣的虎头鞋、红肚兜、新娘子的嫁衣。画面美美的,一直烙印在我的记忆里。但我从没想到自己从事这一行。”
刺绣入门第一课“劈丝”就让邢建红觉得很难。“劈丝”是刺绣中的精湛技法,在普通人眼里等同“神技”。通过“劈丝”,可以将一根绣花线劈成二份、四份、八份、十六份,随后通过绣娘的手上下穿梭,绣出层层叠叠深浅明暗。学习“劈丝”,是从无数次失败中寻找经验。为了提高自己的刺绣技艺,邢建红参加了县里办的刺绣班培训。在省级传承人武一生老艺人和市级传承人赵蝉琦老师的言传身教下,她不断学习,提高刺绣水平。
2014年,优秀绣娘邢建红组织成立了晋宁绣艺合作社,社员有百余人,其中建档立卡户26人。据了解,从事刺绣的绣娘每个月可获得1000至2000元的收入。走进邢建红在县城的店铺“晋宁绣艺厂”,几个妇女正在挑选刺绣材料。“我们都是从下枣林米家榻来县城打工的,听说她在县城里开了店铺,我们就来找她拿刺绣材料,回家一边带娃一边加工,做好后又拿来卖给她。”一个正在挑选刺绣材料的妇女说道。
【中阳:刺绣产业托起绣娘的致富梦】“我现在不敢接太多的外地订单,因为本地女孩结婚的嫁妆都是成套的手工刺绣品,做一套要花很多工时。”邢建红津津乐道地说着。如今,静宁绣艺产业合作社平均每年收益近25万元左右,帮助26户贫困户实现稳定增收,转变了她们的思想观念,把“要我脱贫”转变为“我要脱贫”,激发起更多的贫困户绣娘“绣”出了新生活。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通过自己多年来的努力,我取得了一些成绩,未来几年,我计划建设厂房,增加绣娘,扩大刺绣产品的产量和种类。使我县刺绣开出艳丽的山花,为传承民俗艺术做出贡献”,绣娘描绘出了自己的光荣梦想。(刘彩琴)
吕梁日报
[编辑:白丽红]
【来源:黄河新闻网吕梁频道】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 “老戏骨”惠英红好优雅,裸色刺绣裙精致高贵,60岁美得真实自信
- 挂上“国字号”招牌 湘潭昭山文化产业园举行品牌推介会
- 马未都|如果有一种产业是朝阳,那一定是收藏
- 前瞻电影产业全球周报第73期:率先复苏!2020中国电影票房204.17亿
- 在浙南产业集聚区:遇见非遗之美!
- 美国文化产业:电影业的发展历程介绍!
- 李晶:关注传统,探索未来·《贵州民间艺术通论·刺绣卷》艺术价值
- 花香变油香,“富贵花”催动产业升级
- 金巧巧为走红毯拼了,穿刺绣旗袍大秀好身材,可恨天高看着挺累人
- 如果你也想学刺绣,13种基础刺绣针法先学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