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为何说,宁可野宿荒坟,不可夜居古庙

看看《水浒传》之类的小说可以了解一二,水浒传中那些荒村野店,野外孤零零的古庙,住进去多半出不来。不是武松鲁智深这样的牛人,打不过坏人,在这样的荒村古庙居住,多半会折在黄村古庙之中。
古人为何说,宁可野宿荒坟,不可夜居古庙
文章插图
看笔记小说,讲一个宋朝的故事,说有一对主仆,夜宿古庙。睡到半夜忽然听到木质地板下面有动静,那位公子比较机警,拿起坐上半壶残茶,茶水还烫。不一会就见一块地板慢慢被顶开,一个脑袋慢慢露出,公子想也不想茶壶就飞过去了,那人妈呀一声就跑了。公子喊醒书童,俩人不敢睡了,大半夜也不敢出去,用桌子顶住门,坐守到天亮,日上三竿俩人才战战兢兢的离开寺庙。这是夜宿古庙的弊端。古代的寺庙出家的除了一些正规僧人意外,还会混进很多罪犯。古代那些犯了重罪的罪犯,被押解去从军,有的人半路上跑了。为了躲避朝廷缉拿,他们会跑到一个没人认识自己的地方,换个名字,换个身份重新生活。这时候寺庙就成了最佳选择。有的人在当地犯罪后,直接就跑了,逃到寺院改换身份成了僧人,这时候朝廷想要追究,往往是很困难的。比如《水浒传》中的鲁智深。
古人为何说,宁可野宿荒坟,不可夜居古庙
文章插图
有犯罪前科的人在寺庙出家,他们不是为了修行,不是真心向佛,他们只是为了躲避惩罚。这些人到了寺庙里也不会消停,如鲁智深那样喝酒吃肉还是好的,很多躲到寺庙里的罪犯逃到寺庙后,直接把寺庙开发成自己的犯罪乐园。他们借助寺庙敛财,他们用寺庙作掩护,杀人越货。因为寺庙大多建筑在比较荒僻的地方,少与人接触,可以被当成天然的犯罪乐园。有的行脚的人在寺庙住宿,如果遇到如果寺庙有很多坏人,他们会直接连人带货一起留下。古代没有视频,没有监控,做恶的成本很低,如果外地客商入住荒庙,尤其入驻的人人比较少时,碰到庙里的恶人,那些恶人一念之贪会直接杀人越货的,杀人夺财,然后把尸体扔到枯井之中,被发现的概率很小。做恶成本低,就导致一些人会铤而走险。这种事现在好像也有。看过报道,一个姑娘住店,一个男人说那是他媳妇,楞要把她拖走,事实是那个姑娘根本不认识那男的。这其实就是被盯上了。女人单独逛庙在古代也是很危险的事情。
古人为何说,宁可野宿荒坟,不可夜居古庙
文章插图
《水浒传》中瓦罐寺和蜈蚣岭都有这方面的描述,寺庙被坏人霸占成了藏污纳垢的地方。而像开黑店的孙二娘,其实和寺庙作恶类似,不过换了一种形式而已,关于宋朝的黑店文化,施耐庵很可能参考了宋朝文献资料。所以古代人出门在外,往往会选择住在相熟的地方,如果走到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只有一座古庙和一座荒坟选择,很多人宁可选择在荒坟下呆着,也不愿去不了解的寺庙借住。古代的大家族的坟墓有的还有个小亭子,完全可以挡风遮雨。如果没有荒坟,有的人会找一棵大树,他们会爬到树上度过一宿,这样比住来历不明的客店古庙要安全一点。鬼威胁心灵,人威胁生命。
古人为何说,宁可野宿荒坟,不可夜居古庙
文章插图
来自于坟墓的恐惧,大多来自于心里,听过的故事会让人瑟瑟发抖,比如会担心在古墓遇到贞子小倩姥姥黑山老妖之类的类人生物,在有人的寺庙,遇到的是活生生的人,但是人心隔着海洋,有时候人心比鬼更可怕。鬼神的可怕写在脸上,人心却是连鬼神无法变化,人心难以把握。古人大约早就知道人心难测这个道理理,所以发明了很多格言警句,比如,一人不入庙,两人不观井,三人不抗木,独自莫凭栏,比如:宁可野宿荒坟,不可夜居古庙。这是古人的生存智慧,很多,现代依旧适用。吃饭前问问价格,问清楚大虾是按照只算还是盘算。文:薛白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