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的小家谱是什么,应该从哪辈写,有什么讲究?( 二 )


事实上,民间大多采用第二种方式,留下空白,让子孙自己填上去。旧时,民间一些人考虑得比较周全,认为后代中免不了有一些人会偷懒,不想修撰小家谱,或者没文化,无法撰写家谱。为了以防万一,一般后面预留了很多空白纸张,意思是,如果他们不想重新修撰家谱,就是老家谱上把后代填上去就行了。
这种情况在旧时的民间还比较多,很多人依着葫芦画瓢,祖先留下的纸张不够了,自己再加一些。如此,以记流水账的方式,一代一代记下去。自己不会写字,就请人写上去。在旧时民间文化水平普遍很低的背景下,这也不失是旧时民间的一种好办法。而有的懒得撰写新的家谱,在分谱时,照原小家谱抄下来,就算是分开了,再把后代名字在后面续写上去。
因此,现在民间流传下来的很多小家谱,大多为手抄本。只有总谱,或支派总谱才是印刷版本。这种手写的小家谱,说是“五服九世”,但现实中则远远超出了这个范围。
旧时,小家谱虽然在修撰格式上遵循家谱的固有格式和规定,但在记载家庭和家族历史上比较灵活。比如,对一些人物,发生事件及山林、田土、房产、坟茔地址和坐向等,地点、面积和四至,以及变更情况都可做详细的记录,使后人有据可查。
旧时的小家谱是什么,应该从哪辈写,有什么讲究?
文章插图
这在家族总谱和支派总谱中是很难做到的。比如,小家谱中可对某位先人立传,写入家谱中,但对家族总谱和支派总谱来说,如果不是著名人物,或者对家族有特殊贡献的人,在大族谱中是不可能默默无闻的人立传,也不可能有详细记载。古今的地方志也是如此,不是大事件、地方名人,进不了地方志。
旧时,小家谱系统的完整,又是修总族谱和支派总族谱的基础,凡是小家谱延续得比较完整的家族,在修谱时既顺畅,又可节省大量的经费和工作量,缩短修谱的时间。因此,旧时传统的总族谱和支派总族谱和小家谱是相辅相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