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从“凝血四项”里看到多少信息?知识汇总,干货满满( 二 )


2. APTT
APTT是检查内源性凝血因子的一种过筛试验 , 可证实有无先天性或获得性Ⅷ、Ⅸ、Ⅺ因子的缺陷或是否存在相应的抑制物 。 同时 , APTT也可反应Ⅻ因子、激肽释放酶原和高分子量激肽释放酶原是否缺乏 。 心内科临床常用抗凝药物肝素 , 其作用途径主要是通过内源性凝血途径 , 所以 , APTT是监测普通肝素的首选指标 。
APTT延长见于VIII、IX和XI因子的血浆水平减低 , 如血友病 , 也见于严重的凝血酶原(II因子)、V因子、X因子和纤维蛋白原缺乏 , 如肝脏疾病、阻塞性黄疸、新生儿出血症 , 或口服抗凝剂、应用肝素等 。 此外 , 纤溶活性增强 , 如继发性、原发性纤溶亢进 , 以及血循环中有纤维蛋白降解物或血循环中有抗凝物质 , 如抗Ⅷ或Ⅸ因子抗体 , 也会导致APTT延长 , 如系统性红斑狼疮 。
APTT缩短见于高凝状态 , 如DIC高凝血期 , 促凝物质进入血流以及凝血因子的活性增高等 。 还可见于血栓性疾病 , 如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脑血管病变、糖尿病伴血管病变、肺梗死、深静脉血栓形成、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和肾病综合征等 。
3. TT
TT延长见于肝素增多或类肝素抗凝物质存在 , 可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低(无)纤维蛋白血症、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增多如DIC、原发性纤溶等 。 血标本有微小凝块或钙离子存在时 , 会导致TT缩短 。
4.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原是凝血过程中的主要蛋白质 。 纤维蛋白原水平增加往往是机体的一种非特异性反应 , 应激情况下、妊娠晚期或月经期会出现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 。 此外 , 感染、无菌性炎症、放射治疗等也会引起纤维蛋白原升高 , 多见于急性感染、烧伤、动脉粥样硬化、急性心肌梗死、自身免疫性疾病、多发性骨髓瘤、糖尿病、妊高症及急性肾炎、尿毒症等疾病 。
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减少可见于DIC和原发性纤溶症 , 如重症肝炎和肝硬化 , 也见于蛇毒治疗和溶栓治疗 , 因此 , 纤维蛋白原也是此类治疗的监测指标 。
四、凝血四项的影响因素
凝血四项检测的标本需要专用的抗凝剂 , 抗凝剂过多是导致PT、APTT延长的重要原因之一 。 此外 , 样本血量也会对结果产生影响 , 有研究报道标本的血液量增加0.05 ml可使凝固时间缩短 , 减少0.5 ml可使凝固时间延长 。 目前可采用抗凝剂真空采血管 , 自动定量 , 尽可能避免检验结果异常导致患者诊断和治疗延误 。
凝血检验标本抽取后如果未摇匀或摇匀不充分 , 会导致血标本和抗凝剂不能充分混合 , 出现凝固或小凝块 , 凝血因子消耗过多引起凝血四项异常 。 因此 , 采血后应立即轻轻翻转摇匀 , 血液充分抗凝 , 尽可能避免凝血因子消耗或激活导致检测结果异常 。
除了采血过程对凝血四项检测的影响之外 , 血液在离体之后自身也在发生变化 。 存放方式和时间不同 , 凝血因子逐渐消耗引起的检验结果也不相同 。 低温存放时 , 血小板和部分凝血因子会受损伤 , 使PT、APTT结果缩短 。 所以 , 标本不宜冷藏 , 需在室温下立即送检 , 应在抽血后3小时内检测 。 此外 , 血浆标本的离心速度和时间、仪器设备以及试验人员也会导致凝血结果存在不同程度的偏差 。
临床实践中 , 抗凝剂比例不合适、室温储存时间过长等常见原因均会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所以 , 在采集和检测中尽量控制这些因素对实验结果的不良影响 , 是保证凝血四项检测结果准确的关键 , 也是临床医师正确判断凝血功能的前提 。
参考文献:
[1] 朱大年, 王庭槐. 生理学. 第8版[M].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2] 陈国, 梁荣伟. 对比试验分析凝血四项检测的影响因素[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2, 33(19):2369-2370.
[3] 赵红纪. 常见影响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因素[J]. 中国医学创新, 2011, 08(30):77-79.
[4] 陈勇, 凌建, 徐容, 等. 影响凝血4项检测结果异常原因的研究[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8(4):51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