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岁的叶嘉莹,是中国历史与文化的一个缩影( 二 )


96岁的叶嘉莹,是中国历史与文化的一个缩影
文章插图
04以乐语,教国子古典诗词该用什么方式来传承?这是个讨论了很久的议题。叶嘉莹的答案之一是吟诵,古人讲究“吟而成文”,中国古诗词由吟诵而始:“以乐语教国子,兴、道、讽、诵、言、语。”出自《周礼》,乐语是古代显贵子弟美育的重要部分。从周朝开始,我们的学习就是伴随着吟诵开始的。吟诵是学习古典诗词的重要法门,它所带来的兴发感动的体会,是深入理解古诗词的基础。
96岁的叶嘉莹,是中国历史与文化的一个缩影
文章插图
在国外生活了许多年的叶嘉莹强调:只有中国有吟诵,其他国家的文学没有。英文诗有朗诵、朗读,也有轻重的读音,但是没有我们这样拿着调子的吟诵。所以他们把吟诵翻译成 chanting,这样翻译并不准确,因为chanting 其实是佛教做法事时的念诵,与诗歌的吟诵不同。她对于吟诵非常“执着”,在《掬水月在手》里,能看到许多的吟诵镜头。叶嘉莹觉得,吟诵是“重现”诗人生命的手法,要读懂词人,就是要进入对方的语境中,过别人的人生。
96岁的叶嘉莹,是中国历史与文化的一个缩影
文章插图
当诗词加上韵律声调,不仅更好记忆,也离作者的情感世界更近一步了。【示例部分】比如李白有一首小词叫《忆秦娥》,我们可以这样来读:《忆秦娥》?|李 白箫声咽(yè),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bie四声)。乐游原上清秋节 (jie四声),咸阳古道音尘绝 (jue四声)。音尘绝 (jue四声),西风残照,汉家陵阙(que四声)。
96岁的叶嘉莹,是中国历史与文化的一个缩影
文章插图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有一个秦地的女子,她在一个小楼上,晚上梦醒了就怀念这个人。“咽”就是呜咽的声音,吹箫的声音。“年年柳色,灞陵伤别?”,每一年杨柳绿的时候,我就想到在灞陵送走的那个所爱的人,我们在灞桥上送别。乐游原是唐朝长安城南的一个高原,很多人说登上乐游原可以看见整个长安城。“乐游原上清秋节(jie四声)”,乐游原上那个凄清的秋天的节气又到了,“咸阳古道音尘绝(jue四声)”,可是我送走的那个人,从咸阳古道上走的那个人,消息断绝了。现在只剩下什么呢?“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只剩下秋风之中,落日的斜阳照在长安城的城楼上。这是唐代的一首绝妙好词,但是这首词押的是入声韵,一定要读出入声来,才能传达它的悲哀,才能够传达词调的美感。一首完整的诗,它有字形、字音、字意三方面的美,你不能把它(任)一种美感的特质去除。今年96岁的叶嘉莹,不敢生一点点小病,因为这个年纪的人很可能因为一个小病就故去了。而她依然觉得自己“还有很多很多事情没有完成”,她还想把吟诵的资料再重新认真梳理,很多研究想要去完成……如今,叶先生为了让诗词走入更多孩子和年轻人的生命,她仍然在坚持辛勤工作。叶先生如今的心愿,一是把自己对于诗歌中之生命的体会,告诉下一代的年轻人;一是接续中国吟诵的传统,把吟诵传给后世。文章来源:南方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