掀开中国近现代史,陈寅恪家族宛如一座巍峨的丰碑,耸立在辉煌灿烂的中国文化学术长廊中。陈宝箴、陈三立、陈衡恪、陈寅恪四人分条立目出现在新编《辞海》中,一家三代四杰,翻遍《辞海》,仅陈氏一家享此殊荣,而陈氏家族的辉煌,因一代宗师陈寅恪而声名远播。陈氏一门乃世家,那么,是怎样的世家呢?被称为“中国比较文学之父”的吴宓,对此有极为明确及简要之说明:“义宁陈氏一门,实握世运之枢轴,含时代之消息,而为中国文化与学术德教所任命者也。”下面,我们就以陈寅恪为中心,讲述陈氏家族的家学渊源。
文章插图
1890年,陈寅恪诞生在一个书香世家。祖父陈宝箴21岁时参加乡试,得中举人。他的文才、韬略和办事能力深为曾国藩所赏识,称他为“海内奇士也”。在曾国藩任直隶总督后,陈宝箴“以家贫养亲,不得已而就末职”。先后担任过湖北按察使,直隶布政使,湖南巡抚等职务。
文章插图
陈宝箴陈宝箴深受儒家内圣外王思想影响,为人刚正不阿,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感。甲午海战以后,陈宝箴严厉谴责李鸿章“极知不堪战,当投阙沥血自陈,争以死生去就,如是,十可七八回圣听。今畏塞责,望谤议,举中国之大,宗室之重,悬孤注,戏付一掷”。当李鸿章从日本返回天津时,众人议论李会再次出任直隶总督。正在天津督东征湘军转运的陈宝箴愤然不去拜见,并且扬言,如果李鸿章早上担任直隶总督,他当晚就挂冠而去。在黑暗污浊的晚清官场,陈宝箴正气凛然,真是难得。陈宝箴虽然恪守儒家学说,但思想却很开放。1895年他奉诏担任湖南巡抚,在蹇涩多年之后,终于有了独当一面、大展鸿图的机会。他在湖南,大刀阔斧地推行新政,整饬吏治,裁汰冗员,罢免昏庸贪鄙的官吏,兴办工商实业,开办时务学堂、武备学堂,以开迪民智、改变陈旧的风俗。当时,黄遵宪来湖南主持盐法道,梁启超受聘主持财务学堂教席,“皆以变法开新治为己任”。不仅如此,他还向光绪皇帝上书,力荐张之洞进入执掌军国大权的军机处担任军机大臣,和京外官员三十余人备光绪皇帝挑选。其中所举荐的杨锐、刘光第被光绪皇帝任命为军机章京,与谭嗣同、林旭并列为军机四章京。陈宝箴任湖南巡抚三年,是他一生中最辉煌的时期。本来还可以有更大的作为,但戊戌政变失败后,慈禧太后等守旧势力剥夺了光绪皇帝一切权力,杀了军机四章京。陈宝箴因拥护皇帝变法,被视为“帝党”和维新党,成为慈禧太后的眼中钉,本应受到严惩,但因荣禄等人在慈禧面前磕头求情,才受到革职永不叙用的处分。但心狠手辣的慈禧最终没有放过他,在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前夕,1900年6月26日密诏令他自尽。
文章插图
陈三立陈寅恪的父亲陈三立,号散原,光绪十二年(1886年)进士,官拜吏部主事。他觉得京城官场,腐败成风,难以有所作为,不久便以侍候父亲的理由离开吏部,到陈宝箴衙门协助处理公务。那时陈三立正当壮年,风华正茂,在儒家经世致用思想影响下,以改革天下为己任,同时又从西方政治、经济、文化思想中吸取营养,主张唯新变法。他与一些思想开明的官员、文士如黄遵宪、梁启超、严复等人交往,或纵谈国家大事,为民族复兴设计蓝图;或论诗话文,切磋学术;视功名利禄为草芥。他在政治活动中的最大建树,是辅佐父亲在湖南所推行的新政。陈宝箴任湖南巡抚后,父子通力合作,开创维新的新局面,使昔日闭塞、落后的湖南百废俱兴,成为“全国最富朝气的一省”。不料政坛风云突变,戊戌变法的失败,也使陈三立受到革职处分,远大的抱负尽付东流。
- 农村讲究“前不栽桑、后不栽柳”下半句才是精华,说尽生活智慧!
- 此人才是红楼梦中的大佬,表面老实内心狡诈,将王熙凤耍得团团转
- 他才是梁山真正的老大,既非宋江,也非卢俊义,吴用临终才想明白
- 中国古代后妃之最:妇好vs武则天,谁才是真正的人生赢家?
- 卢俊义武功难进《水浒传》前二十 霹雳大仙才是“棍棒天下无对”
- 封神榜他才是最大的受益者一家四口肉身成圣,还统领十万天兵!
- 搭配Online 差异化才是文化类节目发展之路
- 俗语:老牛吃嫩草,人人皆知,而下一句才是精华所在,却鲜有人知
- 俗语“儿孙自有儿孙福”,下半句才是精华,做父母的都应该看看
- 俗语“树怕三摇,女怕三撩”,下半句才是精华,道出为人处世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