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简又文第三条说会有新社会福利政策,尽管我们能发现太平天国有这样的“福利政策”,诸如女倌、老人倌等等,但很难说是纯粹引进西方的结果。这些创举基本都是中国的知识分子主导,创设出来的机构,我们很难界定到底有多少是他们本身就会这么想,还是说受到了太平天国的决定性影响?其实这些看似具有现代性的“慈善机构”在中国古代并不稀奇,在乡村治理的模式中屡见不鲜。所以,太平天国所谓的“革命性”,何尝不是一种小农思想的复古呢?
文章插图
再有简又文想的“新的国家目标将要形成”、“中国不再受到剥削和压迫”,这都是一种非常个人化的幻想,言语间的含糊其辞也是值得商榷的。因此,在这本书的序言中,美国汉学家史景迁相当委婉地批评道:“这的确是一本热情洋溢、充满个人情感的书,而作者在其中持有一定的立场也着实无可指摘。他来自广东,不满清朝统治,无法(也不想)掩饰自己对洪秀全的同情(胜过对曾国藩的同情)。”史景迁评价一个历史学家撰史的时候具有“个人情感”,这种话说出来就已经是对作者不客观撰史的一种“批评”,尽管他后面说是“无可指摘”,但这更多的是一种感情上的理解,而非史德上的认可。然而,简先生的研究成果,是做到了重要的奠定作用的。他对太平天国的研究,在那个时代几乎只有中国大陆罗尔纲可以与之媲美。
文章插图
诚然,简又文如此撰述,自然有其时代的背景。简又文研究太平天国史,多在革命和冷战的大背景下,因而难免陷入了众人皆犯的错:“以论代史”。何谓“以论代史”?即先有自己的论点,然后再去找论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正确。这样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屡见不鲜,但这是宣传的方法、是辩论的方法,不是历史的方法。因为历史是讲究“现场感”的,是要求“客观”的。
文章插图
人们学习历史的时候,总是希望“以史为鉴”,希望历史能够照进当下。所以这样的“以论代史”的习惯,充斥着绝大多数人的脑海。简又文的错误,也是不落窠臼地陷入那个“以论代史”盛行的时代。无数史学家被意识形态所累,直到至今成了我们一定程度上继承的“遗产”。所以太平天国的原貌是怎样的,在多数人眼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想通过太平天国革命来说些什么。
文章插图
有的人想要说革命万岁,千方百计地给农民革命以正义性。有的人则想要痛斥农民的恣睢暴戾、目光短浅,呼唤精英和英雄的到来。无论站在何种角度,人们都可以从太平天国中,裁剪出部分史实,用来佐证自己想要表达的观点。但那都不是真正的太平天国,而是人们建构出来的一个认识“太平天国”的另一个东西罢了。
文章插图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写了这么一个奇怪的寓言:一些囚徒世代生活在洞穴中,人的脖子和脚被铁链锁住,他们不能回头,只能看到自己面前忽闪忽闪的影子,而看不到背后的光源。他们认为这些影子才是“实在”,用不同的名字来称呼他们,但他们永远不知道,背后的东西才是“实在”。
文章插图
后人无论再怎么努力,实际上都如同洞穴中的那些个囚徒一般。我们无法回头,正如我们无法读透那个时代,连找那个时代的所有资料都不可能(事实上,我们连解读当代都很困难)。因而最简便,看起来最有“启发”的办法,就是“以论代史”。我们都是在用一个又一个的“影子”来去倒推那个“物体”,但“物体”是怎么样的,我们永远不能知晓。但所有人都觉得无所谓,因为许多人的目的,本身就是描绘一个又一个的影子。
- 中国古代史上价值连城的5件国宝,若有幸得到一件,便可富甲天下
- 陈省身的数学人生开创几何新纪元,为中国数学教育打下坚实基础
- 美国历史教材上仅有的六位中国人,你可知道他们都是哪些人
- 中国网络文学能否撕掉“二等文学”标签?
- 中国武术由来已久,“武学盛世”和“武学末世”分别是什么时候?
- 中国嘉德专家老师评鉴清雍正斗彩瓷器及市场价值
- 「张忆滨」|丹青追梦 水墨本色-中国当代书画名家个人云展览
- 中国画中的理想男人
- 安徽萧县: 为青少年成长搭建文化教育平台
-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许雄志书法作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