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服”是什么?为什么出了“五服”就不是亲戚?( 二 )


“五服”是什么?为什么出了“五服”就不是亲戚?
文章插图
“五服”对于古代婚姻的影响
由于中国古代的婚姻制度,执行的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度,因此衍生了“嫡庶”的区别。对于大家族而言,这后代自然繁多,若是没有一个家谱做下登记,到了某一代,没准就弄混了亲缘关系。
不过到了现在,执行一夫一妻制度,很多家庭是一个小孩,所以,这个“出五服”的说法,可以说逐渐没了其生存的依据。
这种说法,在以前是为了防止近亲结婚,避免人口质量变差的问题。中国历史上,各朝代对于婚姻”都有相对严苛的条件,不过到了民间,这些深晦的语言、繁琐的规矩,对于没有什么文化的百姓来说,看不懂胡情况下,反而失了可行性,倒不如用“五服”这种更加直接的词语。也就是说,只要出了“五服”,就没有什么亲缘关系了,两人自然也就可以筹备婚事了。
“五服”是什么?为什么出了“五服”就不是亲戚?
文章插图
虽然看上去,这种说法只是民间对于血缘关系最质朴的认识。但若是按照现在的生物遗传学分析,还真是这一个道理。虽然父系的某个染色体一直在,但是每一代的配偶,都会为下一代带来不同的基因,几代下来,各分支间,基因相似的概率就会降得很低。
这种民间说法,应是在多年的经验中积累产生,对于维护一个宗族的发展,可是说是起到了很好的“保护衣”作用。当然,古代社会还是有不少亲上加亲的事例,这就是另一层面的事了,常见的原因是为了家族的长远发展,通过稳定的婚姻关系,将强大家族之间的联系强化,实现仕途上的强强联合。
这种说法的流行,从一定程度上说,还是证实了古人对于婚姻的慎重。至于是“九代”还是“五代”,在当时的人们看来,自然是隔得越远越稳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