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郑阿春的名字而避讳《春秋》为《阳秋》,典故皮里阳秋从此而来( 二 )


因郑阿春的名字而避讳《春秋》为《阳秋》,典故皮里阳秋从此而来
文章插图
原文【22】:太元十九年,孝武帝下诏曰:''会稽太妃文母之德,徽音有融,诞载圣明,光延于晋。先帝追尊圣善,朝议不一,道以疑屈。朕述遵先志,常惕于心。今仰奉遗旨,依《阳秋》二汉孝怀皇帝故事,上太妃尊号曰简文太后。''于是立庙于太庙路西,陵曰嘉平。时群臣希旨,多谓郑太后应配食于元帝者。帝以问太子前率徐邈,邈曰:''臣案《阳秋》之义,母以子贵。鲁隐尊桓母,别考仲子之宫而不配食于惠庙。又平素之时,不伉俪于先帝,至于子孙,岂可为祖考立配?其崇尊尽礼,由于臣子,故得称太后,陵庙备典。若乃祔葬配食,则义所不可。''从之。释文:太元十九年(即公元394年,晋孝武帝司马曜年号),晋孝武帝下诏说道:“会稽太妃有文王母亲一样的德行,她那美好的声音融汇在耳中,生育下圣明的君主,光芒照耀这大晋朝。先帝追封尊崇这样的圣明善举,可是朝议却没有达成共识,这种情况好像是有些被歪曲。朕追述遵行先帝的志愿,常常在心中想起这件事。今天我要仰奉先帝的遗旨,依据《阳秋》(即《春秋》,因避讳郑阿春名字而改)以及两汉孝怀皇帝时期的故事,给太妃上尊号为简文太后。”于是为太后郑阿春建立庙宇在太庙的路西,陵寝叫做嘉平陵。当时很多大臣们都上奏请旨,大多希望郑太后应该匹配晋元帝一同接受祭祀。皇帝就因为这件事询担任太子前率的徐邈,徐邈回答说道:“臣按照《阳秋》里面的记载认为,母以子贵。鲁隐公尊敬桓公的母亲,就另外建立的宫庙进行祭祀而没有让她进入惠公的庙里配合接受祭祀。再者说以往的时候,太后不是先帝的正妻原配,我们作为子孙后代,又岂能为祖先考证设立原配呢?对太后的崇敬尊敬已经达到了极点,也是由于我们这些做臣子的才得以尊称为太后,并建立陵庙完备了制度。假如让太后合葬晋元帝配食太庙,则是于义理所不允许的事情。”于是就听从了他的观点。小A斯蒂芬发表于2020年11月8日。
因郑阿春的名字而避讳《春秋》为《阳秋》,典故皮里阳秋从此而来
文章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