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保持一颗童心呢?吴思敬概括为两个要素——真诚和超越实用。“孩子看世界的时候,就凭着他的本真,饿了要吃,渴了要喝,病了要磨人,开心就嘎嘎地笑,不会假笑、阴笑,皮笑肉不笑。同时,由于孩子阅历浅,不谙世事,他们不是从实用的角度看事物,而是喜欢沉浸在意境中,所以要摒弃童诗单纯的说教味道。”吴思敬说。
发现好的童诗,优质的诗歌读本至关重要。尽管市面上有一些好的诗歌读本,比如洪子诚、钱理群主编的《诗歌读本》,树才编的《给孩子的12堂诗歌课》等,但整体上仍然无法满足孩子和老师的需求。
诗人蓝蓝提到,古典诗歌在中小学教材中占有更多的比例,是因为教材编选者基本可以根据历代文学家、学者“经典化”的定论去编选,而只有百年历史的自由体诗,如何去遴选能够成为“经典”的诗篇,不仅是教材编写者的难题,同时也在考验着当代的批评家和学者们。
诗人西渡在担任诗歌活动的评委时观察到,优秀的诗人不写童诗,写童诗的人往往跟当代诗歌发展隔绝。“童诗创作变成了一个圈子、一个专业。一些写童诗的人没有童心,诗都是硬挤出来的。”
“童诗在庞大的少儿出版领域相对冷门。”河北少儿出版社总编辑蒋海燕说,今后童诗出版可以结合新媒体的特征和读者阅读习惯的改变,在主题形式上加以创新,把诗歌融入故事书、玩具书、绘本等类型,引导孩子从幼儿起读诗。
从孩子的灵感中找灵感
“李白姓李/他叫李白,我叫李典/我和李白都是一四班的男生/李白在课本里/我坐在课桌前/李白教我学写诗/还经常和我玩穿越/于是/我把自己写成了/(唐)李典。”一首小学生写的诗,受到与会专家们的赞许。
2010年3月,北京市作协把北京市大峪中学分校建成诗歌特色学校。之后,在多所小学开展诗歌素质教育,每年为中小学生讲授百节以上的诗歌课,同时开展多种诗歌活动,充分利用区内外的报刊发表孩子的诗作,对他们进行鼓励。
作为大峪中学分校的诗歌艺术指导,北京市门头沟区作协主席马淑琴做童诗教育已近15年。除了辅导,她还为五本学生诗集写过评论和序言,透过诗歌,她看到了孩子们精神世界新鲜生动的诗意天空。“孩子纯净的心与诗的距离最近,童心就是诗,孩子的诗更在于真性情,是天性之诗。”马淑琴说。
诗人树才一边写诗,一边教孩子写诗。他教的孩子多数为五至七岁的孩子,不超过十岁。刚开始,他也担心这么小的孩子不会写诗。但几年下来,孩子们虽然不会直接写,却可以说出诗来,爸爸妈妈们帮他们记录。
有一次,树才让孩子们写一首关于爸爸妈妈的诗。8岁的李馨玥写道:“我8岁了,妈妈38岁。我能吃一碗饭,妈妈能吃一大碗饭。我喜欢打球、游泳,妈妈喜欢看电脑、手机。我不戴眼镜,妈妈戴眼镜。等我长到妈妈这么大,妈妈就老了。”
“我还发现,当孩子感觉到一种审美冲动的时候,脱口而出,一首诗就有了。这些年来,看上去是我教孩子们,其实是孩子们的童心启发了我。”树才说。
【孩子需要什么样的诗教】作为一年级孩子的家长,方圆杂志社执行主编邰筐对培养孩子的诗歌兴趣颇有体会:“孩子要从古诗开始读,我儿子开始学‘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的时候,就学‘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等于把数学的内容又温习了一遍。”后来,孩子就渐渐领略到诗词的奥妙,自己还创作了诗。“不要以为孩子们幼稚,他们的领悟能力很强。家长和教师要多些陪伴孩子读诗的耐心。”邰筐说。
- 几个老生的嗓音谈:“假如实在需要个轨范的话,就学叔岩没错”
- 东汉末年名士修炼手册:成为一个名士,需要哪些素质?
- 庭院,也需要断舍离
- 这是一个既好又坏的时代,虽繁荣但积弱,士兵更是需要刺字
- 「小寒」来了 这个隐形“凶手”,需要警惕!尤其是孩子和老人
- 孩子被嘲笑怎么办?介入和安抚都不对,睿智的家长懂得这样做
- 比兰亭序早一千年的书法长什么样 稀世国宝毛公鼎告诉你答案
- 古玺临摹:方与圆,虚与实,疏与密
- 世界需要正直而勇敢的天才,吗?
- 他曾娶过49位妻子,有过54个孩子,活了800岁后得道成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