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遇见木叶盏,屠金歌被震撼了。釉色莹黑,胎质坚致,天然的树叶非画非印,经过高温灼烧,不仅没有灰飞烟灭,反而完整无缺地进入釉中,妙不可言。
那是2016年,她还在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旅游管理专业读硕士研究生。一个90后大学生,就这样与千年非遗结缘。
木叶盏是中国古代名窑吉州窑独创的一种传统制瓷种类,已有1200多年历史。如今,这一吉州窑瓷器烧制技术已被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也是在这一年,屠金歌和好友于慧慧专程到江西省吉安县永和镇的古吉州窑遗址,她们想了解更多木叶盏的故事。一个偶然的机会,她们遇见80后匠人文丘。聊起木叶盏,话匣子就关不上了。她们发现,木叶盏产量质量不稳定,销售渠道稀少,宋朝时就一盏难得的木叶盏,如今发展前景不佳。这么美的作品、这么精巧的技艺,应该被更多人看到。屠金歌萌生了帮木叶盏突围的愿望。
非遗与人们的“距离感”,主要还是因为产品设计脱离市场。“我们想先突破设计瓶颈,再通过电商销售。”于慧慧说。
两人就这么干了起来。文丘擅长釉色研制,她们就鼓励他研发新品种,一起甄选颜料,最终设计出一款冰蓝木叶盏,颜料由天然青金石研磨而成,安全环保,永不褪色。为了更好推广,她们还给产品写文案,并专门学习了拍摄技术。惊喜的是,这款不太一样的木叶盏在电商平台发布一周就卖出20万只,超过文丘过去销售3年的收入,也吸引了更多匠人合作。
创新,没有止境。千百年来,木叶盏一直都以桑叶烧制为主。屠金歌和于慧慧发现当地还有一种菩提叶盏,颇有意境。但是,木叶盏烧成率本就不高,菩提叶片厚,烧制难度更大,而且当地不产菩提叶,匠人们很有顾虑。
但屠金歌坚持了下来。她们四处寻找菩提叶进行烧制,经过观察,最终发现福建漳州的菩提叶最为合适。烧制过程中遇到了技术难题,她们就联系母校南开大学的专家帮忙。历经数月,炉门开启,菩提叶盏烧制成功,指尖触摸,还能感受到叶梗细微的纹理。
“盏内木叶茎脉清晰,形态各异,栩栩如生……”为了让产品走得更远,屠金歌选择了直播。“有时直播间没什么人,也要热情满满地对着镜头反复讲,因为我们坚信木叶盏的魅力。”屠金歌记得,曾有个顾客在直播间问了很多问题,后来买了100多盏。
造型美观的木叶盏承载着灿烂的庐陵文化和茶道艺术。“我们带领当地匠人和产品走出山村,参加古陶瓷非遗高峰论坛等活动,就是想把吉州窑的品牌做大做响。”于慧慧说。在母校南开大学建校100周年之际,他们设计了一款使用南开大学的银杏叶烧制的木叶盏,开启了木叶盏的定制化市场。
3年来,她们组织直播800余场,销量超过350万元,与18位非遗传承人合作,让木叶盏从原来的一种叶子、一个色彩的单一产品,扩展到现在有8种叶子、16种色彩、27种器型、上千个款式。自从与非遗相遇,屠金歌和伙伴们心心念念都是创新。
2019年毕业后,屠金歌和于慧慧选择继续从事非遗事业。去年,她们在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中获得银奖。“非遗的市场很大,未来有无限可能。”屠金歌说。(人民日报采访人员 朱 虹)
【自从与非遗相遇,心心念念都是创新】《 人民日报 》( 2021年01月06日 第12 版)
- 对话非遗人:赫哲族传统服饰
- 非遗年画进社区 传统文化迎新年
- 凉州区永昌镇:非遗传承从培养“娃娃徒弟”开始
- 【非遗五进】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开展非遗进校园、进社区活动
- 【节目预告】让昆曲回归松江让非遗绽放光彩
- 向阳生长--陀乐乐团的非遗世界音乐之路
- 剪红纸,迎新春,天元中学举办非遗剪纸活动
- 董竹君资助一落魄青年,20年后俩人再相遇,他已是兵团司令
- 人人都是非遗传承人
- 操明花:传承非遗文化 唱响徽州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