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讲三国志之23,什么原因让于禁变成了曹魏敏感词?

(文/历史挺好玩 维权骑士签约作者,抄袭搬运必究)都说胜败乃兵家常事,曹魏对于败军之将也甚是宽容,为何劳苦功高的于禁却落得个晚节不保、受辱而死的凄惨下场?乃以灵为禁部下督,众皆震服,其见惮如此。迁左将军,假节钺,分邑五百户,封一子列侯。帝使豫於陵屋画关羽战克、庞德愤怒、禁降服之状。禁见,惭恚发病薨。子圭嗣封益寿亭侯。谥禁曰厉侯。从左将军、假节钺到羞愧而死,儿子被封厉侯(非常难听的封号),于禁因何成了曹魏敏感词?
精讲三国志之23,什么原因让于禁变成了曹魏敏感词?
文章插图
谓禁曰:“淯水之难,吾其急也,将军在乱能整,讨暴坚垒,有不可动之节,虽古名将,何以加之”於是录禁前后功,封益寿亭侯。当年于禁可是在曹操大军溃退的时候替他稳住了阵脚,又是曹魏崛起颇为重要的武将,为何就因为一败几乎全部功绩被抹杀?按理说,曹魏可是三国群雄里颇为宽容的势力。聊到这个话题,我们得稍微跑一下题。从假节、持节、使持节、假节钺说起。
精讲三国志之23,什么原因让于禁变成了曹魏敏感词?
文章插图
精讲三国志之23,什么原因让于禁变成了曹魏敏感词?
文章插图
假节、持节、使持节、假节钺,说起来比较晦涩难懂。换个说法说一下尚方宝剑这种后世变形您瞬间就懂了。总之一句话,先斩后奏,皇权特许。不管是假节、持节、使持节、假节钺,都是拿到君王授权,来到地方行使权力的特使和地方长官。简单来说:假节<持节<使持节<假节钺“假节”平时不能随意杀人,战时可以杀一些低级别官员,做一些简单决策。“持节”平时就可以杀一些低级官员,可以做一些非关键部署的决策。说句大家都熟知的诗:“持节云种,何日遣冯唐”。基本上除了朝廷大员和封疆大吏,大部分官员都要执行“持节”人的命令。“使持节”更进一步,平时和战时都可以斩杀两千石以下的官员。“假节钺”换句话说可以当成后世“如朕亲临”,除了可以行使上述假节、持节、使持节的职权,决策一切事务,还可以斩杀任何“假节”、“持节”、“使持节”。
精讲三国志之23,什么原因让于禁变成了曹魏敏感词?
文章插图
精讲三国志之23,什么原因让于禁变成了曹魏敏感词?
文章插图
于禁是什么?假节钺......你非但没有起到好作用,甚至连续投降两次......就算宽容如曹操,待你回来也会冷藏你。这是把曹魏的脸的都丢光了啊。想象一下,如朕亲临的人物吃了那样一个败仗。本来是带重兵去救人的,结果反被围点打援,全军覆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