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退行性病变增加,这种新手术方式创伤小手术时间短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采访人员 陈晓丽 通讯员 张鑫
近日 ,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外科脊柱脊髓专业组完成一例腰5/骶1斜外侧椎间融合手术(OLIF , Obliquelumber Interbody fusion) 。 目前患者恢复良好 , 已顺利出院 。
腰椎退行性病变增加,这种新手术方式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文章插图
图1 患者术前部分影像学资料
(A,B:腰髓MRI T2相矢状位;C,D: 腰髓MRI T2相轴位-腰5/骶1水平;E:腰椎正位X平片; F:腹部CTA)
患者为76岁老年女性 , 因“间断性腰腿疼10年 , 右下肢麻木、无力并跛行3月 , 加重1月余”收入神经外科 。 入院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伴坐骨神经痛、腰椎椎管狭窄症、脊柱侧弯畸形 。 患者主要体征为跛行 , 驼背明显 , 腰骶部压痛 。 右下肢近端肌力IV级 , 远端肌力III级 。 右足背伸、内翻、外翻力量弱 , 右侧踇趾及足趾背伸不能 。 患者入院后完善腰椎CT三维重建、腹主动脉CTA、肌电图、心脏彩超、肺功能等相关检查 。 患者年龄较大 , 同时存在神经根压迫症状及椎管狭窄症状 , 病情比较复杂 。
斜外侧椎间融合术(OLIF)为2012在国外开始兴起的新术式 , 由于创伤性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的特点 , 在国外已常规开展 , 但山东省及医院开展的数量还比较少 。 常规斜外侧椎间融合术适用于腰2-腰5退行性病变的患者 , 而腰5/骶1间隙由于受骨盆髂嵴阻挡及腹主动脉向两侧分叉的髂总动脉覆盖椎间隙的原因 , 手术显露非常困难 。 该例患者引起症状的责任间隙即为腰5/骶1 , 全脊柱X平片及三维重建CT等影像学检查提示该患者存在骶1椎体腰化变异(即该患者有六节腰椎 , 见图1) , 髂嵴对腰5/骶1间隙的阻挡并不太严重 , 从而使得OLIF术式成为可能 。 但患者腹主动脉CTA提示腹主动脉分叉较早 , 入路受髂动脉影响 , 仍然增加了手术难度、风险及不确定性 。 神经外科脊柱脊髓专业团队对患者症状、体征及术前影像充分分析和论证 , 考虑患者的高龄 , 最终确定了微创的OLIF术式为该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案 。
腰椎退行性病变增加,这种新手术方式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文章插图
图2 术中所见
A , 术前切口;B , 放置牵开器;C , 术后椎间隙减压充分;D , 置入Cage;E,置入螺钉并锁紧;F , 缝合切口
2020年12月30日 , 神经外科脊柱脊髓专业组在江玉泉教授的主持下 , 由姜政主任医师主刀 , 韩利章主治医师、张鑫住院医师为助手 , 泌尿外科赵海峰副主任医师提供技术指导 , 为该患者成功实施了腰5/骶1斜外侧椎间融合术 。 神经外科电生理监测小组陈思和吴倩倩医师为该患者的双下肢、膀胱及肛门实施全程电生理监测 , 为手术的安全进行保驾护航 。 术中充分发挥神经外科显微镜下操作的优势 , 对侧椎间隙清晰可见 , 终板处理彻底 , 减压充分 。 并置入13mm*55mm的巨大Cage , 位置理想 , 椎间隙撑开明显(图2) 。 考虑到患者存在一定的骨质疏松 , 术中做了一期侧路双皮质钉棒固定 。 为了提高融合率 , 手术团队采用同种异体骨混合患者髂骨骨髓血进行融合 , 同时也避免了取自体髂骨带来的创伤 。 手术过程顺利 , 术中出血仅10ml左右 。 术后复查平片及CT示Cage及螺钉位置良好(见图3) 。 患者自诉症状较术前明显减轻 , 术后第三天患者即下地活动自如 。 患者恢复良好 , 于2021年1月5日出院 。
腰椎退行性病变增加,这种新手术方式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文章插图
图3 术后复查腰椎CT、X线结果
A,术后腰椎正位片;B,术后腰椎侧位片;C , 术后腰椎CT矢状位重建;D,术后腰椎CT冠状位重建
近年来 , 随着社会老龄化加剧 , 腰椎退行性病变发生率日趋升高 。 患者主要表现为腰腿痛、麻木、大小便障碍等 , 疾病呈进行性进展 ,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 。 目前该疾病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康复、手术等 。 当病情进展到一定程度后 , 手术治疗是该疾病的首选方法 。 目前 , OLIF技术的适应症包括但不限于传统融合手术失败或椎间假性关节形成、椎间盘源性腰背部疼痛、退行性腰背部疼痛、侧弯、腰椎管狭窄症、创伤、肿瘤、椎体滑脱、邻椎病及其他需要进入胸腰椎前柱的手术 。 OLIF技术的优点包括:①OLIF技术的手术通道为经腹膜后、经腰大肌与腹腔大血管之间的自然间隙 , 因此术中损伤腰丛神经和腰大肌的风险很低;②OLIF对于矢状面和冠状面畸形的矫正具有明显的优势 , 尤其是伴有侧凸的腰椎退行性疾病;③OLIF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步骤简单、临床疗效可靠 , 术后患者可较早活动和康复锻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