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风靡人间的《烧饼歌》,只是后世之人复盘假借了他的名义( 二 )


对历史有一定了解的都知道,朱元璋这位明朝的开国皇帝,出生贫寒,那个年代可没有九年义务教育这样开明的政策,所以接受良好教育的可能性基本为零,而真正在寺院里面的时间又短,种种迹象表明,朱元璋的文化水平并不高。而从召见孔圣后人一事上来看,他先是用了工整的文言文发去书函,后面对话的时候可是说的白话,毕竟堂堂一个皇帝能代笔的人还是有的,但说话却不现实。而《烧饼歌》里面与这些有两个冲突:
其一,《烧饼歌》当中朱元璋向刘伯温提问的时候用的是文言文,通俗点说,就是咬文嚼字的别扭感,刘伯温作为朱元璋的老哥们儿了,于情于理都不会有孔圣后代的尊宠吧?孔圣后代都没有享受到的咬文嚼字,为啥期望他能够在一边吃烧饼一边闲聊的时候,跟老伙计你来我往的侃侃而谈?
 刘伯温风靡人间的《烧饼歌》,只是后世之人复盘假借了他的名义
文章插图
其二,《烧饼歌》中刘伯温的回答全是七言歌谣,“后世”的解析中都需要对应相应的历史事件才能翻译出来意思,而且并不是每一句都能够完全的连贯上,当时吃着烧饼的朱元璋是怎么听明白的呢?
 刘伯温风靡人间的《烧饼歌》,只是后世之人复盘假借了他的名义
文章插图
还记得《论语》吗?同样是问答的形式,有些事情需要时间来论证,所以这本书是后人根据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整理编撰的,由此看来,除非朱元璋是穿越的,还不是一般穿越人士,是个精通中华历史的穿越者,不然这根本解释不通,相比之下,像《论语》那样是后人编撰这种说法,反而更靠谱一些。
 刘伯温风靡人间的《烧饼歌》,只是后世之人复盘假借了他的名义
文章插图
学者马叙伦在《石屋续渖·谶语》中专门对刘伯温的“烧饼图”做过解释:“
余谓世传伯温谶语甚多,然果出伯温否?未有证也。洪武六年癸丑,纪年虽合而郭愈待考,且即使语出伯温,而自洪武六年讫今早逾五六百年之数;无验明矣。

由此可见,《烧饼歌》只是后人假借刘伯温的名义做出的伪作罢了。
预言,其实早在我们不知不觉中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它们往往神秘莫测,伴生着一个又一个的传奇人物,但当它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时候却让人细思极恐,你可以想象一下:你身边有这样一个人,他告诉你什么时候会恋爱、结婚、生子、老去、死亡……就像一条人生必经的流水线,那样的人,或者说那样的生活,你是否还能觉察出人生的乐趣?或者知道后,会不会因为改变后的未知而恐惧;会不会因为无法改变而纠结和痛恨?
 刘伯温风靡人间的《烧饼歌》,只是后世之人复盘假借了他的名义
文章插图
相较于那些几百年前老祖宗的落笔成说,我更倾向于这些只是后人的编撰,李世民曾说过“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烧饼歌》中朱元璋也说过“何为未已?”倘若这首歌谣,只是写出来给后世之人作为复盘吸取经验,作为教化的书籍,反而更让人心中熨帖,有这样一位熟知历史又愿意用此来教育后人的长辈,怎可说不是后辈之福呢?说这是预言,让人产生浓厚兴趣,进而去了解当中的历史,还经过仔细拜读之后明白了其中蕴含的道理,可谓是集教育之大成了。倘若每一个孩童都有这样一位用心良苦的长辈来教育,
中国少年何愁不强,中国何能不强

 刘伯温风靡人间的《烧饼歌》,只是后世之人复盘假借了他的名义
文章插图
:喜欢看书看电影写文字的90后典型摩羯座一名。
不知道您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