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飞“喝退曹兵”的故事符合真实逻辑吗?《三国演义》中早有铺垫

作为小说,难免会有一些“夸大”的成分,甚至有时候也会存在一些情节上的“漏洞”。
“情节漏洞”形成的原因其实就是因为不符合“生活逻辑”,给读者造成一种荒诞的感觉,自觉地判断出故事的“不真实”。
《三国演义》中,继赵云“单骑救主”后,最为让人感觉“热血沸腾”的大概就要数张飞在长坂桥头“喝退曹兵”了。
那么,这种情节符合“生活逻辑”吗?其实,作者在创作的时候,对它进行过一些铺垫,使得“长坂桥”这出戏不至于太过离谱。
张飞“喝退曹兵”的故事符合真实逻辑吗?《三国演义》中早有铺垫
文章插图
曹操曾亲眼见过张飞的勇猛,吕布成为了最好的陪衬
说起“刘关张”这三兄弟,在之前的戏份里,张飞的武力表现可以说是最少的一个。
自破黄巾之后,三兄弟南征北讨,拉起来一支人马,但并没有遇到什么像样的敌人。刘备是这支队伍的指挥官,有“二虎还须逊一龙”的说法,刘备无论是武力还是智谋都有所表现。
他们真正名扬天下,还是因为参与了袁绍和曹操组织的讨伐董卓的军事行动,因为汉室宗亲的身份,作为了一个名不副实的“第十九路”诸侯。
但就是这不起眼的一队人,却是这些诸侯当中表现最为生猛的一支。
张飞“喝退曹兵”的故事符合真实逻辑吗?《三国演义》中早有铺垫
文章插图
孙坚孤军深入被华雄杀得大败,各诸侯面对华雄的挑衅束手无策,甚至袁绍都需要以颜良文丑未在这种“大话”来安慰人心。
解围的是关羽,出战片刻便斩了华雄,这里似乎也没有张飞露脸的机会。
但是,曹操等人确实是注意到了这“三兄弟”的与众不同。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三个人里,一个是一腔热血的汉室宗亲,另一个是威猛无敌的长髯大汉,那么最后一个豹头环眼的张飞又能差到哪里去呢?
张飞“喝退曹兵”的故事符合真实逻辑吗?《三国演义》中早有铺垫
文章插图
果不其然,张飞露脸的机会马上就到了,而这也是在“长坂桥头”之前唯一一次有价值的表现。
《三国演义》里把吕布的勇猛一面描写得极为夸张,有名将之称的方悦和他打不了五回合就被杀掉,更多的将领其实只落得一句“手起一戟刺于马下”的结局。甚至吕布的冲阵已经无视兵力的多寡,所过之处无不人仰马翻。
但前期把吕布写得越厉害,就越能衬托出后来张飞有多勇猛。
张飞“喝退曹兵”的故事符合真实逻辑吗?《三国演义》中早有铺垫
文章插图
张飞在见到公孙瓒不敌吕布,甚至快要被杀死的时候,挺身而出,主动接过直面吕布的战局,这个情节其实有点意思。
公孙瓒作为一方诸侯,其麾下将领、兵卒肯定不少,要不然也不能被袁绍等认可。但这些人见到主公将要毙命的时候,竟然没有一个敢站出来护主的。
而其他诸侯也都清楚,如果让吕布斩杀了公孙瓒,这次联军基本也可以解散了。但这些诸侯没有一个人发布出战的命令,其手下的将领也没有一人敢主动请战。
张飞“喝退曹兵”的故事符合真实逻辑吗?《三国演义》中早有铺垫
文章插图
这就说明当时几乎所有人在见识到吕布的威猛之后,都被吓破了胆,而吕布无敌的印象基本也就是这时候树立起来的,曾亲身经历过这次讨逆行动的人估计这辈子都不会忘却。
而张飞就是另一个他们不能忘记的人,因为他主动与吕布交战的结果是,不分胜败。
张飞“喝退曹兵”的故事符合真实逻辑吗?《三国演义》中早有铺垫】这些事情,曹操麾下的将领们可能很多人都没有直观感受,因为当时并不在现场,但曹操是亲身经历过的。
当时面对吕布有多绝望,现在面对张飞就有多恐惧。
张飞“喝退曹兵”的故事符合真实逻辑吗?《三国演义》中早有铺垫
文章插图
张飞在曹营中有非常大的名声,得益于关羽的“吹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