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女子被迫每天“抖动”8小时,深圳医生为她装了个脑起搏器

福建一女子得了帕金森病之后逐渐陷入困境 , 她不吃药时全身僵硬 , 吃药后不停乱动 , 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 采访人员1月5日获悉:她慕名来到深圳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 , 接受了脑深部电刺激手术(DBS) , 医生在大脑里安装了“起搏器” 。 “起搏器”开机后瞬间 , 她就不抖了 。
福建女子被迫每天“抖动”8小时,深圳医生为她装了个脑起搏器文章插图
患者和丈夫在病房
一会手舞足蹈一会一动不动 , 她被这个病折腾得毫无办法
姚女士(化名)今年45岁 , 6年前 , 她的左手突然开始抖动 , 随着左手活动逐渐不灵活 , 还伴有烫、疼等症状 。 半年后 , 又发展到左腿上 。 去多家医院就诊后 , 诊断结果是“帕金森病” 。 按医嘱服药后 , 她的不适症状明显改善 , 日常生活没有受到很大影响 , 还能继续工作 。
最近1年多 , 她的病情明显加重了 , 姚女士出现了“开关”现象 。 吃了药 , 她就处于“开期” , 自我感觉比较轻松 , 但是因为药物作用 , 产生异动现象 , 整个人控制不住手舞足蹈 , 一刻也停不下来 , 还经常跌倒 , 摔得鼻青脸肿 , 没人扶根本爬不起来 。 这种开期会一直持续两个小时 。 药效一过去 , 就到了“关期” , 她感觉很难受 , 全身像蚂蚁爬 , 四肢和脖子非常僵硬 , 翻身、坐起、低头这些极为简单的动作都不能自己完成 , 更不用说站立和走路了 , 她就像冻住了一样 。
【福建女子被迫每天“抖动”8小时,深圳医生为她装了个脑起搏器】就这样 , 姚女士每天吃四次药 , 每次起效两小时 , 一天要手舞足蹈八小时 , 吃饭经常撒得满地都是 。 因为“舞动”力气太大 , 将近70岁的婆婆都不敢用力扶她 。 由于身体僵硬 , 每天只能睡3-4小时 。
前不久 , 她的妹妹从邻居家打听到 , 深圳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陈富勇医生擅长手术治疗帕金森 。 姚女士的丈夫立即带着她赶到了深圳大学总医院 。
脑子里一“开机” , 立刻能“斯斯文文”走路了
姚女士入院后 , 深大总医院神经外科帕金森病小组医生详细问病史查体、进行美多芭冲击试验和相关检查后 , 认为“帕金森病”诊断明确 ,。 医生建议 , 姚女士的情况适合做一种叫“脑深部电刺激”的手术 , 能够在药物已经控制不好的情况下 , 更好地解决问题 。
脑深部电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 DBS) , 是在脑内核团或特定脑区植入刺激电极 , 通过脉冲电刺激调控相关核团或脑区的功能 , 达到改善症状的目的 。 这项技术和心脏起搏器类似,它的重要性也一点不亚于心脏起搏器,所以也被称为“脑起搏器” 。
因为姚女士服药后异动明显 , 陈富勇根据手术经验和文献研究 , 判断以苍白球内侧部(GPi)作为治疗靶点对患者术后症状改善最有帮助 。 手术过程并不惊悚,成熟技术已经发展得非常安全和高效 。 与其他手术唯一不同的是,DBS手术的准备时间特别长 。
手术前几天 , 陈富勇就在手术软件上精确计算出了电极植入位 , 反复验证力求精准、安全 。 手术当天早上7点多就开始进行术前准备,安装立体定向头架 。 局部麻醉之后,在颅骨上用四个钉子把框架牢牢的固定在她的头部,然后再做一次颅脑CT , 把扫描数据导入手术计划系统 。 有了框架的辅助,大脑里的任何一个点,都会有一个相对的坐标 。 注册、反复校验误差后 , 在头上钻一个小孔,把电极插入大脑里计算好的位置 , 不能有一丝一毫偏差 。
植入电极后,进行初步测试 , 陈富勇让姚女士做了一些简单的动作,比如拿杯子、伸展手臂、画螺旋线等,根据她的感受和症状改善程度,进一步调整电极的位置和刺激强度 。 一切正常之后,在胸部皮下植入电池,和脑起搏器连接在一起 。
福建女子被迫每天“抖动”8小时,深圳医生为她装了个脑起搏器文章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