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朱元璋下令营建吴王新宫,奠定明朝皇宫的基本格局

元至正十六年(公元1356年)三月 , 朱元璋率军渡江攻占集庆路 , 下令改为应天府 , 暂住在当地富户家里 , 不久被小明王封为江南行省平章政事 。
七月 , 朱元璋在元朝的江南行御史台设立江南行中书省 , 从此在这里办公、生活 。
元至正二十四年(公元1364年)正月 , 朱元璋在应天府自称吴王 。
元至正二十六年(公元1366年)八月初一 , 朱元璋下令营建吴王新宫 , 此时朱元璋军队已经攻取了张士诚占据的淮东各地 , 正要进攻张士诚的浙西地区 。
明朝|朱元璋下令营建吴王新宫,奠定明朝皇宫的基本格局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吴国公府低矮狭窄 , 已经无法适应朱元璋称王后的需要了 。
如果在旧城的基础上改造 , 不仅拆迁工程量很大 , 而且旧城的位置也不太理想 , 西北沿江地带容易遭受攻击 , “西北控大江 , 东进白下门”(《明太祖实录》) , 距离钟山比较远 。
明朝|朱元璋下令营建吴王新宫,奠定明朝皇宫的基本格局】朱元璋于是令通晓天文地理的刘伯温负责选址 , 最终选定在钟山南面、应天旧城东面的一块空地;同时 , 在旧城东面白下门之外约二里的地方增筑新城 , 将新宫包围在里面 , 充分利用钟山的险要地势保障应天城的安全 , “东北尽钟山之趾 , 延亘周回凡五十余里 , 规制雄壮 , 尽据山川之胜焉”(《明太祖实录》) 。
明朝|朱元璋下令营建吴王新宫,奠定明朝皇宫的基本格局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选定的宫城位置原是燕雀湖所在地;刘伯温认为 , 燕雀湖是钟山的龙头所在 , 有“帝王之气” 。
朱元璋下令征调民工 , 填塞燕雀湖的大部分 。
元至正二十六年(公元1366年)十二月 , 小明王去世 , 朱元璋决定以次年为吴元年 , 不再使用龙凤年号 , 而以“奉天承运 , 吴王圣旨”的名义发布命令 。
朱元璋接受群臣建议 , 下令建造宗庙、社稷坛、宫殿 , “有司营建庙社 , 立宫室”(《明太祖实录》) 。
主管营造的官员把宫殿设计图呈给朱元璋看 , 朱元璋把雕琢奇丽的地方去掉 , 告诉中书省官员 , 宫殿坚固即可 , 无需雕琢巧饰 。
元至正二十七年(公元1367年)二月 , 应天城扩建工程完工 。
八月 , 圜丘、方丘、社稷坛建成 。
圜丘是帝王举行冬至祭天大典的地方 , 仿照汉制建造 , 在京城东南 , 正阳门外 , 钟山南面 。
方丘是祭地神的地方 , 建在太平门外 , 钟山北面 。
社稷坛 , 是祭祀土地神、五谷神的场所 , 建在宫城的西南 。
九月 , 太庙、新宫殿落成 , 前朝内廷的建筑都很简朴 , “制皆朴素 , 不为雕饰”(《明太祖实录》) , 符合朱元璋的旨意 。
明朝|朱元璋下令营建吴王新宫,奠定明朝皇宫的基本格局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宫城有四座门 , 南门称为午门 , 东门称为东华门 , 西门称为西华门、北门称为玄武门 。
从午门进入 , 过内五龙桥 , 便来到奉天门 。奉天殿是正殿 , 在奉天门内 。奉天殿后面是华盖殿 , 华盖殿后面是谨身殿 。
文楼、武楼分布在奉天殿两侧 。
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是前朝之所在 。
从谨身殿再往里走 , 便进入内廷 , 依次来到乾清宫、坤宁宫 , 东西六宫分布在两侧 。
整座宫城的格局遵循传统礼制

呈正方形 , 中轴对称 , 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乾清宫、坤宁宫在从午门到玄武门的中轴线上 , 文武官署等建筑对称排列在两侧

吴王新宫奠定了明朝皇宫的基本格局 , 乾清宫、坤宁宫、午门、东华门、西华门、玄武门等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