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六旬大妈看清子女情:五千一月的退休金,换不来晚年幸福生活( 二 )
后来 , 袁芳的身体稍有好转 , 但女儿的婆婆生病了 , 没人给女儿看孩子 , 想让母亲住到她家去 , 帮她洗洗涮涮 , 渡过难关 。
而这时 , 儿媳说:“人可以去 , 但退休金还得是我的 。 ”
因为老人过去是给她帮忙 , 不能搭了力气还出钱 。 女儿觉得嫂子说的不合理 , 于是和嫂子起了争执 , 说:“妈在我这住 , 退休金也就不能再给哥哥嫂子 。 ”
儿子觉得母亲好不容易身体好点 , 不同意她去给女儿看孩子 。 身体累坏了 , 还得他老婆来照顾 。
儿子、儿媳和女儿 , 你一言我一句 , 事情越闹越大 , 翻起了旧账 。 都在数着母亲给对方花了多少钱 , 说对方占了多少便宜 。
子女争来争去 , 袁芳也看出来了 , 子女都是冲着自己的养老金来的 。 原本 , 只是想尽自己的力量帮助子女 , 却没想到了晚年 , 金钱惹上“事” 。
子女觉得她一碗水没有端平 , 反复起争端 , 也不断对她有怨言 。
袁芳不管和儿子、儿媳生活在一起 , 还是和女儿生活在一起 , 另一方都十分在意母亲是不是把钱给了对方 。
袁芳很无助 , 本想从子女身上得到一些温暖 , 却因为五千一月的退休金 , 在儿女家被视为“仇人” , 觉得母亲偏袒了对方 。
因为金钱 , 袁芳的晚年生活过得越来越没有了温暖 。 生活的无奈 , 袁芳更加悲伤、孤独 , 没有人可以抚慰她这颗伤痕累累的心 , 她只好独自回到了老家生活 。
本文插图
04
人到晚年 , 与子女相处 , 也需要有分寸感 。
亲情 , 总是让父母放不下子女 , 老了后 , 也总渴望子女承欢膝下 , 得到子女的一些温暖和关心 。 但人到晚年 , 与子女相处 , 需要有距离感 , 分寸感 。
《急诊科医生》中有一位老奶奶 , 有众多儿女 , 她生病时 , 女儿把她送进了医院 , 却不肯出钱给老人治病 , 打电话给自己的兄弟姐妹 , 一起商量这个医药费该谁出 。
这兄妹几人像踢皮球似的把责任推来推去 , 最后先后离开了医院 , 把老人一个人扔在医院里 , 连医生都看不下去 。
最后 , 老人把房子卖了 , 来看病 , 她哭诉到:我一辈子把心血和精力用在孩子们身上 , 到老了 , 我还给他们看孩子 , 把钱都花在他们身上 , 一直操劳 , 累出病来却没有一个人管我……
邦达列夫说:“人类一切痛苦的根源 , 都源于缺乏边界感 。 ”
父母对于子女的爱是伟大的 , 是不求回报的 。 也正是因为母爱无私 , 所以让孩子们认为母亲帮助自己 , 爱自己就是理所应当的 , 忘记了用同样的爱去回馈给母亲 。
老人可以爱孩子 , 但更应该爱自己 。 当他们成年之后 , 有了自己的家庭 , 就该把精力放在自己身上 , 好好爱自己的身体 , 让自己有一个幸福的晚年 。
与子女之间的相处 , 有分寸感 , 不偏爱谁 , 才能更好地平衡子女之间的关系 。
人到晚年 , 与儿女有一定的距离 , 各自有属于各自的生活 , 能让关系处得更简单 , 更和谐 。 到老了生病的时候 , 能把积蓄用在自己身上 , 也不会让孩子们觉得方面是个沉重的负担 。
本文插图
05
周国平说:“不要太在乎一些人 , 越在乎 , 越卑微 。 ”
人这一辈子 , 就像唐僧取经一样 , 一步一个坎 , 一步一个难 , 要学会给自己留条退路 。
人到晚年 , 不要把所有的一切都寄托在子女身上 , 要懂得给自己留点钱 , 学会对子女放手 。
儿女已长大成人 , 就不要再把全部心思都放在他们身上 , 尤其是子女众多的父母 , 要让孩子们学会独自承担问题 , 不偏爱任何一个子女 , 不要事事操心 。
- 一位再婚男人的自述:“和谁结婚,真的不一样。”
- 一位婆婆的忠告:这三个时刻对儿媳的冷漠,容易让晚年难过
- 60岁大妈感慨:老头子走了之后,我才知道一个人的晚年有多难
- 一位50岁女人:“大儿子被退婚了,我才知道8岁的小儿子不该生”
- 老人|一位七旬老人真实自述:每月拿8千退休金晚年被儿女视为“仇人”
- 61岁大妈感慨:帮女儿把外孙带到6岁,我终于知道养老该靠谁
- "组团吸血"开始兴起,66岁大妈无奈落泪:我没钱了,别坑我了
- 真正在乎你的人,不会一直忙
- 别因为一次爱错了,就不敢再爱了
- 一位母亲的真心话:不对女婿掏心掏肺,不是绝情,是对自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