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谋士为何总爱提“上中下三策”,主公为何总是不选上策?

古代谋士之所以总是爱提上中下三策 , 其实和现在我们给领导提建议有点类似 , 如果你只给领导一个选择 , 领导会觉得你这个小伙子考虑问题太片面了 , 领导需要的是你帮他把问题和策略都分析出来 , 最后他来做选择 , 拍板决定就行了 。当然了 , 这些建议也不能提太多 , 不然会让领导觉得太过杂乱 , 所以说 , 古代谋士非常聪明 , 将所有的问题和建议大致归纳为三点 , 这就是他们常常提出“上中下三策” 。
而至于为何主公总是倾向于选择中策 , 其实这里面主要有三个原因 。
古代谋士为何总爱提“上中下三策”,主公为何总是不选上策?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一、谋士在设置上中下三策时 , 有所偏好 。
古代谋士设置的上中下三策 , 大致上有这么个规矩 。上策稍显偏激 , 但是收益非常大 。中策比较稳妥 , 成功概率相对最大 。下策则是稳妥过当了 , 进取不足 , 胜在没啥风险 。我们以庞统帮助刘备进攻西川时为例 , 来分析一下他所献出的上中下三策 。
古代谋士为何总爱提“上中下三策”,主公为何总是不选上策?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庞统的上策是挑选精兵直接奔袭成都 , 这种策略要是成功的话 , 那就是投资小 , 收益大的典范了 。只不过这条策略风险也是非常的大 , 万一刘璋那边有所防备 , 这支奇袭的军队就很有可能功亏一篑 , 甚至遭到歼灭 。
庞统的中策是通过计谋骗出刘璋的将领 , 将他们诱杀 , 趁机夺下关隘城池 , 之后向蜀中发动猛攻 。这条策略比较稳妥 , 最终刘备选择的也是这条策略 。
庞统的下策是退回白帝城 , 连夜回荆州 , 之后再从长计议 , 看看怎么打下西川 。说白了 , 这条计策说是从长计议 , 实际上就是在劝刘备退兵了 。而且这一退走 , 将来刘璋有了防备 , 攻打西川将会更加的困难 。
古代谋士为何总爱提“上中下三策”,主公为何总是不选上策?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可以看到 , 庞统分析了当前的形势 , 专门设置了上中下三策 , 而且有意将中策说得特别有可行性 , 供主公挑选 。其实除了庞统 , 很多其他谋士也是这么干的 , 大家基本都遵守这一方法 , 因为这一套确实管用 。
二、谋士的策略既谋事更谋人 。
古代这些谋士都是非常聪明的 , 他们提策略的时候 , 为了吸引主公的眼球 , 让主公能选中自己的计谋 , 专门设置了上中下三策 。这里面其实有点心理学的味道 , 如果你拿一个东西给顾客选 , 他会非常挑剔 , 很可能不会选中这东西 。但是如果你给他三个选择 , 其中两个看起来都不怎么样 , 只有中间那个看起来非常不错 , 这个时候顾客肯定会倾向于选择中间那个 。所谓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 有了对比 , 顾客才能发现其中的好 , 这其实就相当于逼迫顾客做出选择 , 而那个选择 , 其实就是商家故意设置的 。
古代谋士为何总爱提“上中下三策”,主公为何总是不选上策?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谋士提建议也和这个道理类似 , 他们不仅谋事还要谋人 , 提出三条建议 , 逼迫主公选择中间的那条最佳策略 。这不 , 刘备在听完庞统所说的上中下三策时 , 直接做出了如下点评:军师上计太促 , 下计太缓;中计不迟不疾 , 可以行之 。可见 , 庞统是完全把刘备给算死了 , 三条计策对比下来 , 只能选择中策!
三、谋士和主动所处位置不同 。
任何一个人 , 所处的位置不同 , 看到的风景不同 , 做出的决策也是不同的 。这和“屁股决定脑袋”这句俗语有点类似 , 当你身处高位 , 考虑的事情自然和其他人是不同的 。谋士虽然经常帮主公出谋划策 , 但他毕竟不是主公 , 他所给出的策略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而主公在做出决策时 , 考虑的问题其实比较多 , 他会考虑到此战的目的 , 团队能接受的最大风险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