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探访协和医院安宁缓和医疗组:安宁疗护,让生命从容谢幕( 二 )


2020年10月29日 , 戴晓艳忘不了这个日子 。 那一天齐齐的妈妈海蓝离开了 。 在这之前 , 这个38岁的年轻女士已经在协和医院的内科病房里住了7个月 。 癌症到了晚期 , 曾经明艳的海蓝 , 日益形销骨立 , 最后体重只剩下不到20公斤 。 全身上下 , 除了因腹水而隆起的腹部 , 全都干扁下去 。
生命垂危的海蓝 , 一直沉默地坚持着 , 一度负气般很少说话 。 戴晓艳知道 , 她是割舍不下年幼的儿子 。 “你有没有什么想对未来的他说的话?需不需要给他今后人生中一些重要的时刻准备什么礼物?”听了戴晓艳的话 , 海蓝簌簌落下眼泪 。
“我想让你帮我写 。 ”海蓝气若游丝的请求 , 让戴晓艳恍惚以为自己听错了 。 海蓝又坚定地重复了一遍 , 将儿子未来婚礼的致辞托付给了戴晓艳 。 “你虽然不是他的妈妈 , 但你是特别好的医生 。 我没办法看着他成长了 , 我希望你能替我见证那个重要的时刻 。 ”戴晓艳百感交集 , 她答应了海蓝的重托 , 那一刻 , 她终于看到了海蓝脸上那释怀般的笑容 。
10月29日 , 海蓝的病情陡然沉重难支 , 接受镇痛药物的同时 , 她拉住戴晓艳的手说 , “你记得 , 你答应我的事一定要办到 。 ”戴晓艳突然预感到海蓝可能将离开 , 赶快通知了她的家人 。
“我想听苏格兰风琴曲 , 我要用这作为我的哀乐 。 ”曾赴英留学的海蓝提出了这样的要求 。 戴晓艳坐在她身边 , 陪伴她品尝她最爱的白茶 。
“如果你现在不在医院你会在哪儿呢?”
“也许会在青岛或三亚的海边 , 开着车 , 走到哪儿就在哪儿留下 。 ”
“如果你现在在家里 , 你会在干什么呢?”
“可能在看杂志吧 , 《三联生活周刊》 。 手边有一杯我喜欢的白茶 。 ”
……
没有撕心裂肺的哭喊 , 如水的风琴曲 , 静谧的絮语 , 无声的落泪 , 依依的道别 。 戴晓艳给她化着妆 , 一遍遍谢谢她的陪伴 。 一个年轻的生命 , 静静离场了 。
“我觉得她走得很好 , 她最后很‘平安’ 。 ”时隔两个多月 , 这次充满仪式感的“送别” , 仍让戴晓艳心绪难平 。
做好准备再离场
“我们希望每一次告别都是从容的、做好准备的 。 仓促离去是令人遗憾的 。 ”宁晓红说 。
宁晓红曾接诊过一位资深主任医师的父亲 。 当这位主任医师推着患者来到诊室 , 老人看上去很没精神 , 头都来不起来 。
“宁大夫 , 您看我爸现在的情况 , 我该做些什么?”这位医生焦虑地提问 。
【医生|探访协和医院安宁缓和医疗组:安宁疗护,让生命从容谢幕】宁晓红仔细查看了患者的各项指标 , 又询问了他吃饭、活动和在家的细节 。 之后 , 她直白地告诉来问诊的医生 , “我觉得你爸爸时间不太多了 。 ”
“真的吗?”医生不敢相信 , 因为她的父亲并没有表示过自己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 , 而是每天都在昏睡 , “一点声音都没有 。 ”宁晓红告诉这位医生 , 家人应该开始做一些准备了 , 老人很快就要走了 。 还有什么放不下的人 , 要尽快安排相见 。 还有什么放不下的事 , 要尽快嘱咐 。 还有什么没完成的心愿 , 要尽力帮助实现 。 “老人的女儿 , 一个比我还资深的医务人员 , 非常认真地听着 。 ”宁晓红回忆 。
“谢谢您的判断和嘱咐 , 最后这几天我们没有虚度 。 ”5天后 , 宁晓红收到了这位医生发来的微信 , 她的父亲离世了 。
宁晓红说 , 即便是专业的医务工作者 , 也可能很难预知死亡 , 因为那个时刻她只是一个惊慌失措、伤心的女儿 。 作为医生 , 有时也会感到矛盾 , “我该如何告知坏消息?”“什么时候开始说?”对于每一个医生来说 , 这种实践在开始时是非常困难的 。
“大多数医务人员并不知道与死亡相关的帮助细节 , 他们没有接触过这样的专业教育 , 面对家属的疑问也时常感到难以适从 。 ”宁晓红说 , 医生判断的生存时间比实际更长的情况经常发生 。 “没事儿的 , 她还没那么重 。 ”得到这样的安慰性结论后 , 患者很快就离世了 , 家人和患者本人都没有时间做充分的准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