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气道 大家谈——大咖共话哮喘患者小气道功能障碍(西中国站)( 二 )


小气道 大家谈——大咖共话哮喘患者小气道功能障碍(西中国站)文章插图
陈其章教授
甘肃省人民医院
临床对于小气道功能障碍的关注不多 , 刘昀教授的讲课令人受益匪浅 。 研究数据显示 , 慢阻肺患者的诊断常可滞后三年乃至更长 , 对我国西部偏远地区来说 , 这一现状可能更为严峻 , 因此 , 对于小气道疾病的早诊早治将更加困难 。
近些年来 , 治疗药物的革新使得靶向小气道的治疗成为可能 , 小颗粒药物值得临床给予关注 , 但在治疗时机的把握上未来还需要做更多探索 。
小气道的评估及临床应用
小气道 大家谈——大咖共话哮喘患者小气道功能障碍(西中国站)文章插图
会议讲者:王刚教授
小气道有独特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 从定义来看 , 小气道指的是管径小于2 mm 的气道 , 由膜性细支气管和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组成 , 与大气道差异较大 。 小气道功能障碍与哮喘、慢阻肺等多种肺部疾病密切相关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王刚教授介绍 , 小气道功能评估可用于识别处于早期阶段或罹患肺部疾病高风险人群 , 但小气道难以活检、体积较小、难以成像 , 对其早期评估具有挑战性 。 目前常用方法有肺功能检查、体积描记法、脉冲震荡测量法(IOS)、惰性气体洗脱、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检测以及影像学检查等 。 但目前尚无诊断小气道功能障碍的“金标准” , 临床需结合多种检查方法综合评估 。
对于小气道功能障碍的药物治疗 , 目前治疗药物多沉积于大气道 , 难以到达小气道 。 药物颗粒直径是提高吸入药物输送效率的决定因素 。 一定范围内 , 药物颗粒直径越小 , 肺部沉积率越高 。 有研究显示 , 颗粒直径在1.1~2.1μm之间时肺部沉积最大 , 且颗粒可抵达小气道 。 小颗粒药物还能够克服因疾病状态造成的沉积率下降问题 。
对于部分体外研究认为“小颗粒药物更容易被呼出”的结论 , 王刚教授认为 , 此类体外模型研究没有考虑到吸入药物的给药特性可以影响肺内药物沉积 。 实际上 , 多项体内研究证实 , 与大颗粒药物相比 , 小颗粒药物的呼出量没有显著增加 , 小颗粒药物具有与大颗粒药物同等/更优的疗效 。 PRISMA研究证实 , 与大颗粒相比 , 小颗粒药物吸入治疗可提高哮喘控制率 。 与大颗粒相比 , 小颗粒药物吸入治疗可降低哮喘患者每日激素用量;真实世界研究证实 , 与普通颗粒制剂相比 , 超微颗粒倍氯米松/福莫特罗以更低的剂量达到更好的哮喘控制效果 , 且能够显著减少日间症状和急救药物使用 , 提高哮喘患者生活质量 。
【小气道 大家谈——大咖共话哮喘患者小气道功能障碍(西中国站)】在安全性方面 , 小颗粒药物在口咽部沉积率较低 , 因此可减少口咽部不良反应发生率 , 具有更好的安全性 。
大咖论道
小气道 大家谈——大咖共话哮喘患者小气道功能障碍(西中国站)文章插图
熊彬教授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小气道功能障碍的发生率较高 , 其对于COPD和哮喘患者的预后影响较大 , 对其早期检测是呼吸科医生的一大挑战 。 在本中心的临床实践中 , 肺功能检测较为常用 , 该方法简单易行 , 在基层医院也可较好开展 , 其中FEF25%-75%是常用指标 。 该方法的缺陷在于 , 对早期病变的检测敏感性不高 。 脉冲震荡法和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检测也较常用 , 但基层医院常规开展可能较为困难 。 不同方法有不同的优缺点 , 临床中需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来选择 。 未来能否找到更好的检测手段 , 改善小气道功能障碍的早期诊断、早期干预现状 , 有待于领域内同道共同努力 。
小气道 大家谈——大咖共话哮喘患者小气道功能障碍(西中国站)文章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