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朱棣一代雄主,为何却遭子孙嫌弃?牌位更是差点被扔出太庙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 , 明成祖朱棣死于第五次北伐回师途中 , 年65岁 。是非功过 , 自然要后人盖棺定论 。作为一个成功的篡权者 , 朱棣在实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以藩王身份靖难成功的壮举的同时;作为君王在政治上他肃整内政 , 继续强化君主专制 , 初步形成内阁 , 建立分遣御史巡行天下的制度 , 鼓励官吏互相告讦 , 设置镇守内臣、东厂衙门;在文化上 , 任用解缙等文人名士 , “纂集四库之书 , 及购天下遗籍 , 上自古初 , 迄于当世” , 修撰《永乐大典》;在军事上 , 他亲力亲为 , 五次北伐蒙古 , 奴儿干都司、安南、中南半岛上的开疆拓土 , 都将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体现的淋漓尽致;在经济上 , 疏浚京杭大运河、发展屯田、盐商开中则例;外交上 , 四海咸服 , 天下归心 , 郑和下西洋的壮举现今都为人称颂 , 也正是这举凡种种 , 才有了后世李贽
“我国家二百余年以来 , 休养生息 , 遂至于今 。士安于饱暖 , 人忘其战争 , 皆我明成祖文皇帝与姚少师之力也”之语 。
明朝|朱棣一代雄主,为何却遭子孙嫌弃?牌位更是差点被扔出太庙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但是纵使朱棣有如此功绩 , 却也差点“人走茶凉” , 险些为后人将供奉牌位扔出太庙 。幸得众臣劝阻 , 儿子朱高炽“躺枪”之下 , 他才得以保全在明朝太庙之中的牌位 。
关于太庙的享祭原则 , 自古以来历朝历代的太庙便有“礼有以多为贵者 , 天子七庙”的说法 , 也就是说天子太庙祭祀七世 , 随着血缘关系的疏远则要“亲尽则祧” , 具体一般几世祖而祧 , 则并没有成规 , 一般为五世而祧 , 所谓的祧 , 也就是将远祖的牌位 , 移除出太庙之中 , 不在享祭 , 大明王朝采用的则为七世而祧 。而且太庙的享祭之中 , 作为开国之君的“祖” , 因其立国之举 , 自然要占据一位 , 永享太庙 。
明朝|朱棣一代雄主,为何却遭子孙嫌弃?牌位更是差点被扔出太庙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正德十六年(1521年) , 明武宗朱厚照崩逝 。年轻的他并未留下子嗣 , 因此在内阁首辅杨廷和和明武宗之母张太后的决定之下 , 朱厚照的堂弟 , 兴王朱祐杬之次子朱厚熜便成为了大明王朝的新君 , 也是明朝的第十一位皇帝 。
作为藩王之子 , 本无承位之权的嘉靖帝 , 可谓是大气运 , 才能龙袍加身 。但对于成为新君的他而言 , 一个问题也摆在了他的面前 , 那就是尊何人为皇考(也就是宗法意义上的父亲) , 自己父亲朱祐杬的皇统问题 。
按照宗法制 , 兴王朱祐杬只是一位藩王 , 并无资格入主太庙 , 但他同时又是嘉靖帝的生父 , 若以此标准 , 他又当有资格入庙 。但一旦入庙 , 与堂兄明武宗朱厚照之间的关系如何上尊又成为横亘在中间的问题 。
明朝|朱棣一代雄主,为何却遭子孙嫌弃?牌位更是差点被扔出太庙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由于 , 当初张太后以及杨廷和在选择朱厚熜时 , 是以遗诏命他承位 , 而非以太子之名承位 , 因此这场“大礼仪之争”自其开始 , 嘉靖帝便占据了主动权 。虽然杨廷和等人有着宗法制支持 , 但与嘉靖帝的斗法 , 仅仅经过三年的斗争 , 便以杨廷和被流放 , 多人被贬谪 , 嘉靖帝如愿以偿结局 。嘉靖帝的生父兴王朱祐杬也被追尊为“睿宗知天守道洪德渊仁宽穆纯圣恭简敬文献皇帝” , 如此一来兴王也得以入主太庙 。
作为明朝第十一位皇帝 , 嘉靖帝上有明太祖朱元璋、建文帝朱允炆、明太宗朱棣、明仁宗朱高炽、明宣宗朱瞻基、明英宗朱祁镇、明代宗朱祁钰、明宪宗朱见深、明孝宗朱佑樘、明武宗朱厚照十位皇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