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时代|长平之战后,赵国元气大伤,为何能在邯郸之围中反败为胜?( 二 )


交战情况
邯郸之战也被后人称为“邯郸保卫战” , 大有战国版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悲壮 。这样一说 , 可以想象赵国赢得有多惨烈!
完全不占优势的赵国 , 只用了一个战术:以守为攻 , 等待救援 。
面对弱势的赵国 , 秦国确实是占尽了优势 , 但再大的优势不能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 就等于没优势 。秦兵将邯郸团团围住 , 赵军死守不出 , 老将廉颇以决死的心态守护城池 , 赵相平原君令妻妾加入队伍 , 赵国贵族们也纷纷自散家财 , 招兵买马 , 尝尽长平之战之苦的赵国百姓更是视秦如仇人 , 人人立誓拼死抵抗秦的进攻 。
先秦时代|长平之战后,赵国元气大伤,为何能在邯郸之围中反败为胜?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在赵国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 , 团结的力量充分被展示了出来 , 人民的积极性充分被调动了起来 , 对于赵国人民而言 , 这不是一场单纯的战争 ,这是在保卫自己的家园和尊严 。
秦国大将白起为何不愿出战了 , 并且预测邯郸一战 , 秦国必败 , 他是一个军事家 , 具有战略性的眼光 , 是作战的行家 。他以自己丰富的作战经验对这场战争作了判断 , 但财大气粗的秦王 , 没有军事眼光的秦王 , 他不相信 , 他不信以自己兵强马壮的实力拿不下一个苟延残喘的赵国 , 结果被上了一课 。
先秦时代|长平之战后,赵国元气大伤,为何能在邯郸之围中反败为胜?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白起不出战的原因 , 以及赵国为何能赢得这场保卫战的胜利 , 原因大致如下:
其一 , 邯郸是战国时代一座名城 , 有着坚固的防御工事 。曾经的魏、赵之战 , 魏惠王任用庞涓用了两年时间才攻陷它 , 后经谈判被赵国要回 , 那一战也有个著名的计策“围魏救赵” 。之后赵国又重修工事 , 使邯郸之城比以前更加坚固 。这是赵国都城邯郸在防御系统上的天然优势 。
其二 , 赵军以守为主的战术 , 击溃了秦军速战速决的美梦 。赵军拼死抵抗的英勇表现 , 与其说是赵军被围 , 不如说是秦军被困在了城外 。
秦赵两军不同的战略战术 , 导致这场战争的性质转变成了一场心理战 。随着时间的推移 , 心态先崩的一方 , 即是输方 。几个月下来 , 秦军望着坚不可摧的邯郸城墙茫然了 , 他们身上初袭邯郸时的锐气尽失 , 久战不利的局势和北方凛冽的寒风都在摧毁着秦军的士气 。
先秦时代|长平之战后,赵国元气大伤,为何能在邯郸之围中反败为胜?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其三 , 被围在城内的赵国军民尽管上下同仇敌忾 , 但邯郸城内也不是聚宝盆 , 有取之不尽用之不揭的能源 。即便富人们出钱出力 , 迟早也会捉襟见肘 。但赵国军民上下一致的团结的确重创了秦军 。
秦兵的疯狂换来的是损兵折将 , 伤亡惨重 , 仅校尉级军官便有五人战死 。秦军主帅王陵见久攻不下 , 写信给秦王 , 要么增兵 , 要么班师回国 。这当然不是秦昭襄王想要的结果 , 他又想到了白起 , 于是要求其出战 。
先秦时代|长平之战后,赵国元气大伤,为何能在邯郸之围中反败为胜?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白起生性倔强 , 明知是败 , 为何还要再战?他的理由如下:
耕稼以益蓄积 , 养孤长幼以益其众 , 缮治兵甲以益其强 , 增城浚池以益其固 , 主折节以下其臣 , 臣推体以下死士 。
除此之外 , 他还说 , 一旦陷入持久战 , 东方诸侯国必定会出兵救援赵国 , 秦国定然无攻而返 , 一言击中 , 白起的战略眼光果然不同 。但秦王不懂 , 甚至对白起耿耿于怀 , 一再逼迫白起出战 , 直至最后逼白起自杀 , 一代名将屈辱退场 。可以说 , 白起是这场战争的最大受害者 , 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我说实话 , 也要死 , 还有没有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