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多家医院设置重症医学科 , ICU医生执业人数增至6万多人
守好医学救治最后一道防线
文章插图
图为2月25日 , 东部战区总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李维勤(中)带领医护人员 , 在武汉火神山医院重症二科病房为患者实施俯卧位通气 。 范显海摄(新华社发)
重症医学是医疗救治的最后一道防线 , 也是现代医院管理水平和整体医疗水平的重要体现 。 最近这5年 , 尤其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 , 重症医学的作用 , 整个社会有目共睹 。
ICU职业护士人数增加到10万多人
“重症医学是公共卫生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 这些年来在国家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日常的医疗服务中 , 重症医学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 ”在不久前举行的国家卫健委新闻发布会上 , 国家重症医学专业质控中心主任邱海波如是说 。
“重症医学规范化诊疗和质控工作在持续改进 。 ”邱海波说 , 国家重症医学质控中心初步建立了与省、市质控中心联动的质控体系 , 各级质控中心在重症医学质控网络建设、诊疗规范、指南推广、质控指标的修订、评估以及诊疗行为规范、医疗质量提高以及保证医疗安全方面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
过去10年间 , 全国设置重症医学科的医院数量由1000多家增加到4000多家 , ICU医生的执业人数增加到6万多人 , ICU职业护士的人数增加到10万多人 。 2019年国家医疗服务和质量安全报告数据显示 , 重症医学科收治病人数达到211万人 , 重症患者的住院病死率是8.3% , 较前些年有稳步下降 。
重症医学科的质控指标也有逐步改善 。 调查显示 , 反映重症感染治疗紧迫性的感染性休克3—6小时集束化治疗达标率 , 平均可以高达80%和71% 。 同时 , 反映医院ICU医疗安全水平的医院感染发生率稳步下降 。
据邱海波介绍 , 从2009年开始推行全国的重症医师专科培训 , 目前已经培训3万多人 , 并在国家、省级、市级的不同层面开展重症医学相关核心技术的培训 。
重症医学是应急救援救治的核心专业
借助平台学科的优势 , 重症医学在公共卫生事件中发挥了引领性作用 。 “重症医学是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援救治的核心专业 , 在抗击新冠肺炎的疫情中驰援湖北的4.26万医护人员中有1.9万人为重症专业医护人员 。 ”邱海波说 。
在疫情早期 , 重症医学专家组第一时间提出早期预警 , 早期识别高危患者 , 阻止轻症转为重症;重症治疗关口前移 , 按照早期呼吸支持治疗、早插管(应插尽插)、清醒俯卧位(应趴尽趴)、及时应用体外膜氧合技术等原则规范治疗 。 “一线的救治经验已进一步形成了中国经验 , 成为中国新冠肺炎诊疗方案和国际救治指南的重要内容 。 ”邱海波说 。
此外 , 重症医学专家组还及时提出重症专家下沉病区、专家组巡查指导、重症患者每人一策等重要举措 , 并按照质控要求对所有死亡病例进行多学科会诊讨论 , 不断完善新冠肺炎重症救治质控体系 。
让重症病房以外的病人不发展成重症
近几年 , 随着重症医学专业快速发展 , 很多二级医院以及县医院等基层医疗机构也开设了重症床位 。 在数量快速提升的背景下 , 如何保证这些新增重症床位的医疗质量安全?
对此 , 邱海波表示 , 中国重症医学的资源总体相对不足 , 这些年在各方面支持下 , 取得了快速发展 , 但也面临着几个问题 。 “我们的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匀 , 对县级医院、二级医院来讲 , 重症医学科的建设目前仍然是整个学科体系中比较薄弱的环节 。 ”邱海波说 , “跟别的疾病不太一样 , 重症病人往往病情变化特别快 , 治疗紧迫性非常高 , 而且往往难以转院 , 所以加强二级医院、县级医院的重症医学科建设 , 是一个重要任务 。 ”
首先 , 对整个重症医学医疗资源进行总体把握 , 包括医疗团队、床位、设备等 , 然后把情况反馈给这些基层医疗机构 , 让行政部门去推动促进重症医学科的建设 。
- 湖北省肝胆疾病学会重症与创伤医学专委会学术会议、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医联体学术会议暨急危重症培训会 在县人民医院召开
- 糖吃得多,做事冲动
- 重庆市人民医院两江新院核医学科正式投用
- 门诊|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开设“护理综合治疗门诊”
- 医生|当医学生去看医生,气氛渐渐不对……
- 岱岳区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专家盛连兵:开启生命密码爱洒千家万户
- 误把重症当“腰腿疼”七旬老太险截肢
- 梅州市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攀登学科领域技术高峰,提升诊疗水平,造福患者
- 呼吸|省临床重点专科是这样“炼”成的——记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 ?医学交叉学科或可推动“用药经济”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