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流“花花”带火熊猫IP 成都如何打好文旅“王炸”牌】今年“五一”假期 , 在“顶流女明星”熊猫花花的带动下 , 26.4万游客参观的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 , 登上了全国十大热门景点第二位 。
随着成都大运会越来越近 , 变身川剧变脸盲盒的“蓉宝” , 已经成了年轻人的心头好 。早前的2月 , 大运会3D动画宣传片《哪吒蓉宝奇遇记》一发布 , 就赢得了网友一键三连 。
一实一虚两只大熊猫 , 一次又一次让成都成为焦点 。如何持续打好大熊猫这张“王炸”牌?如何以熊猫带动地方经济?如何借大熊猫提升城市能级?成都商报-红星新闻深度报道组采访人员对此进行了调研 。
壹
IP打造须有全产业链体系思维
“顶流”能“流”来什么?
这是今年“五一”期间的场景: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人山人海 , 为了一睹“顶流女明星”花花的芳容 , 不少游客排在离它一两个小时“路程”的队伍里缓慢前行;离此13公里外的熊猫邮局暑袜街旗舰店 , 游客拿着“花花”的明信片 , 在收银台前排着长长的队;还有一些人 , 在网上等着新书《熊猫花花》快速寄送到手中 。
“成都到处都是大熊猫” , 游客李莎说 。在IFS广场 , 她看到了“传说中”的爬墙熊猫 。给她惊喜的 , 是8号线东大路地铁站的“学人怪”熊猫 , “你走一步 , 它也走一步 , 太好玩了 。”这个运用雷达捕捉、交互体验的创新科技 , 近期已经成为成都新晋的网红打卡点 。
随处可见的“熊猫热”背后 , 是成都政企多年来对熊猫IP的共同开发 。
“花花”所在的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 , 是成都熊猫国际旅游度假区的核心区域 , 这里正致力于大熊猫IP的深度挖掘 。成都熊猫国际旅游度假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 , 我们主要工作是塑造成都大熊猫IP , 已经推出了大熊猫旅游精品线路、音乐剧《熊猫》、宣传推广曲《熊猫之家》等等 , 音乐剧《熊猫》去年开始在熊猫剧院驻场演出 , 这个‘五一’假期效果不错 , 场场爆满 。”
“这几年 , 孩子们对熊猫了解越来越深了 。”谈到《看熊猫》杂志 , 主编蒋林的感触很深 , “大众喜爱熊猫 , 但对这个物种了解得并不多 。我们希望以讲故事的方式 , 去科普熊猫相关的知识 , 向全世界传播熊猫文化 。”这本杂志是全国唯一以大熊猫命名的杂志 。蒋林还是新书《熊猫花花》的作者 , “这本书不仅讲述花花的故事 , 也有熊猫科普知识” 。
谈起熊猫IP , 成都珍爱大熊猫文化传播公司创始人陈广宇很有感触 , 他向采访人员介绍了GOGOPANDA这一品牌 , “公司已有艺术熊猫和巴郎熊猫两大IP , 艺术熊猫全身白色 , 相当于一个介质 , 可以通过它来展示不同的文化 。巴郎熊猫的标志性符号是风镜 , 呈现一种探索的精神 。”但GOGOPANDA并不只做熊猫文创 , “我们是围绕熊猫IP做生态 , 包括品牌服务、品牌生态链、品牌文创产品开发运营 。”
业内耕耘十几年 , 陈广宇曾做过一份《四川大熊猫文创行业发展分析报告》 , 他认为 , “真正在国际国内有影响力的大熊猫文创企业和产品 , 四川目前还没有 。”据他观察 , 30.4%的国内游客对大熊猫标记纪念品感兴趣 , 而入境游客还要高出10个百分点 , “这充分表明大熊猫文创产业潜力巨大 。”但成都开发熊猫IP的企业很多 , 有特色的并不多 , 大部分还基于产业链前端 , 以产品设计和销售为主 , 商业模式较为传统和单一 , 设计创意也只停留在大熊猫固有的形象表面 , 缺少核心创意 。
如何更好地打造成都的熊猫IP , 文旅部-南京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南京大学长三角文化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顾江建议:“可以围绕熊猫IP构建丰富的人文环境 , 建设更丰富的科普场馆;可以生产创意产品 , 比如利用VR\AR等技术手段 , 增强数字化科技化体验感;还可以在消费上发力 , 打造熊猫主题餐饮、主题酒店等等 , 围绕IP形成衣食住行游购娱的全产业链条 。”他还强调 , 要把成都文化和熊猫文化融合起来 , 让大家看到成都熊猫IP与众不同的地方 。同时 , IP呈现要尽可能地丰富 , 满足线上线下不同群体的需求 , 实现IP打造的数实融合 。
- 吃菠萝为什么容易“上火”? 菠萝上火还是下火
- 葵菜被称为“蔬菜之王” 葵菜
- “洋牡丹”就是芹菜花 洋牡丹
- 瀚海阑干百丈冰的瀚海指的是
- 高中班主任工作经验— 用“爱”助力学生成长
- “煮”有学问 这些技巧你必须get
- 好文分享 | 新型“职场癌”:不体面
- win键使用方法技巧 电脑上的win键在哪里
- 【982校园】王冕小学:阅读“枫桥经验”传承红色基因
- 分享教育“心术”,平江县邵阳学校召开班主任经验交流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