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尔浒之战如果明军不分兵能赢吗 萨尔浒之战明朝有机会吗( 二 )


结果,作战时,杜松往山头运动时,遭遇伏击,大败!
与马林作战时,努尔哈赤也派兵“先据山巅,向下冲击”,一举攻占尚间崖 。
由于遭遇攻击的明军根本抵挡不住,吸不住敌人,根本无法为其他部队创造时间!
如此,无论是分进合击,还是一路进军,明军显然都无法避免被各个歼灭了 。
知己知彼与既不知彼也不知己明军进攻前,由于虚额过多,兵部对明军实际兵力的判断完全靠猜测,对努尔哈赤的军队情形则更是一无所知!
相反,明军的作战企图、进军路线、兵力部署,甚至统兵将领的习性强庸已经完全被后金所侦知 。
更有甚者,由于大雪影响视线,明军在进军中举火把照明而进,等于给努尔哈赤的探子实时通报自己的位置、规模 。
一边是知己知彼,一边是既不知己也不知彼,胜负已分 。
事实上,尽管是分进合击,但事实上,马林、杜松的军队相距非常近,按照原计划,两部甚至应该已经于一日前会合了 。
然而,在实际作战中,当杜松与努尔哈赤激战时,马林一无所知,到马林得知杜松覆灭时,努尔哈赤已经杀来 。
相距不到一日的两军,彼此尚且如此不了解对方情况,即便合兵而进,其实也好不到哪里去,也难以逃脱被各个击破的命运 。

萨尔浒之战如果明军不分兵能赢吗 萨尔浒之战明朝有机会吗

文章插图
相比之下,完全掌握情况的努尔哈赤则从容应对,无论是先攻何路,甚至先攻哪一营,走什么路线,全部成竹于胸 。
以烂熟于胸打两眼一抹黑,其实胜负已经分了 。
缩作一团也没有用萨尔浒之战的战场地形,使明军不可能聚作一团,然而,后来的松锦之战表明:即便明军缩作一团,也难以取胜 。
松锦之战中,洪承畴就小心谨慎,始终将大军缩作一团 。
可是,较长的行军路线,缩作一团,必然导致前轻厚重 。
萨尔浒之战如果明军不分兵能赢吗 萨尔浒之战明朝有机会吗

文章插图
皇太极切断洪承畴后路,最后引发了明军总崩溃 。
萨尔浒之战,如果明军缩作一团,其实结局也不会比松锦之战更好 。
明朝中期时,明人曾在辽东重要运输路段修筑了土墙,形成了类似“甬道”的运输道路 。
然而,明朝后期时,明军将该地军队移到宣化、大同,因此,凡是没有石基的地段都被雨水冲垮,剩下的一些砖石所建的关口,实际上已经失去了战略价值 。
因此,明军如果合兵一路进军,其漫长的补给线也会成为熟悉地形的女真人的袭击目标 。
以己之弱攻敌之强明朝后期,明军的作战体系中,车营已经成为协同作战的关键 。
萨尔浒之战中,努尔哈赤打得最苦的也是车营 。
在歼灭马林所部后,努尔哈赤集中兵力进攻只有数千人的潘宗颜营 。
然而,潘宗颜据山为营,楯车为垒,环列火器,使八旗速战速决的计划受挫 。
最后,努尔哈赤只有厚集兵力,团团围住,车轮厮杀,才使已无后援的潘宗颜部力战而亡 。
可以想见的是:如果明军充分发挥其战力,那么,八旗要取胜是不可能的 。
而且,潘宗颜部既从属于马林部,又与杜松留在后方的部队互为犄角,本不是一支孤军 。
可是,在实际作战中,该营虽然最后坚守得力,但始终无法支援其他各路,为少许八旗所牵制,只能眼睁睁看着友军一个个被歼灭 。
这正是明军的一大问题:擅守不擅攻 。
萨尔浒之战如果明军不分兵能赢吗 萨尔浒之战明朝有机会吗

文章插图
明军擅长火器,善守,但却不擅长进攻(相比于八旗) 。
明军如果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无论是分进合击,还是一路进攻,其实都足以步步压缩对手 。
可是,由于朝廷一再催促,明军只得仓促加快进攻节奏,因此,作战时,车营落在后面,缺乏保护的步骑突出前方,彼此分割 。
因此,努尔哈赤进攻时,可以放着车营先不打,先进攻防御不成体系的步骑兵,最后再收拾缺乏步骑保护的车营,毫无压力 。
可以说,在两眼一抹黑的情况下仓促进军,无论是一路进军还是分进合击,其军势分散是必然的,被八旗各个击破也是必然的 。
可怜原本战斗力不错的明军,在混乱的组织下,不能攻也不能守,来不及发挥战力就全军覆灭了 。
林彪在“四快一慢”中特意强调:发起总攻的时间要慢 。如果没有准备妥当,上级催促也不要急,一定要准备妥当,再发起进攻!
在这个慢下来的时间里,军队要侦察清楚敌情;各级指战员要搞清楚地形、敌情,选择好突破口;各级指战员要作好兵力、火力准备;要充分作好部队休整和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