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黥刑是怎样一种刑罚 古代的黥刑和劓刑( 二 )


看起来,元朝统治者似乎比较人性化,实则不然 。要知道,这些刑罚只是针对南人或汉人的,蒙古人根本不会受到约束 。

古代的黥刑是怎样一种刑罚 古代的黥刑和劓刑

文章插图
真正做到了公平对待且不失人性化的,还要数明朝 。根据《大明律》的记载,只有犯罪金额达到一定数目的盗贼会受到刺字之刑,且刺字的位置仅限于手臂 。
为了让犯人出狱后还有再就业的机会,明朝狱卒会遵守“上不过肘、下不过腕”的规定,只要出狱后好好做人好好做事,又是一个合法公民 。
到了清代,黥刑主要施用于奴婢逃跑,而且,常和鞭刑并用,称为鞭刺 。顺治十一年,朝廷议准,对于逃亡的奴婢凡是七十岁以上、十三岁以下者要免于鞭刺 。
顺治十三年又规定,犯盗窃罪者也要刺字 。康熙四年规定,对逃亡的奴婢的刺字不再刺在面部,和盗窃罪一样都刺小臂 。
直至清末光绪三十二年修订《大清律例》时,墨刑才被彻底废除,可以说,这种刑罚前后沿用时间竟长达数千年 。
参考资料:
【古代的黥刑是怎样一种刑罚 古代的黥刑和劓刑】【《周礼·司刑》、《汉书·刑法志》、《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