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科普武都的地理位置 武都是哪个省的城市( 二 )


新朝:王莽篡位后,新朝年间改武都郡为平乐郡(郡治移今康县平洛,一说移河池),武都县改为循虏县(县治仍在今西和洛峪) 。
东汉:光武帝建武元年(25年)复武都郡,郡治移下辨(今成县西部),下隶下辨、武都道、上稼,故道,河池、沮、羌道七县 。建武七年(31年)武都郡治由下辨又移至嘉陵江支流青泥河谷地(今成县境内),今武都区境内大部属武都道和羌道 。
东汉至三国,郡名未改,武都隶凉州刺史部武都郡辖 。
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攻取了曹操军的汉中郡,阻断了武都与雍州的联系,于是曹操弃武都郡,迁治至扶风小槐里 。
三国:武都为蜀魏割据区 。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年)武都郡属秦州统之 。蜀汉建兴七年(229年)诸葛亮遣护军陈式取武都、阴平二郡 。武都郡下隶下辨、武都、故道、河池、沮、羌道六县,郡治复置下辨 。263年10月,魏将邓艾率兵南下 。经武都,出阴平,用奇兵陷成都,导致了蜀汉政权的覆灭 。原属蜀国辖地分梁,益二州,武都郡入梁州 。
西晋:沿袭汉制,武都郡属秦州,下属下辨,河池、沮、武都、故道五县 。郡治下辨 。
东晋:元帝建武元年(317年),仇池氏族首领杨难敌称雄割据,自号左贤王 。玫族推为武都王,郡县俱废,称武都国 。元帝永昌元年(322年)打败杨氏,遂派益州刺史镇守 。明帝太宁三年(325年)杨难敌还据 。简文帝咸安元年(371年),前秦苻坚攻克仇池国,为南秦州,置刺史,隶下辨、沮、武都、沮水四县 。孝武帝太元二年(377年),杨难敌之五世孙仇池公杨定称据 。安帝义熙四年(408年),杨氏称藩,仍为南秦州武都郡,领县如故 。
北魏:魏太武帝太平真君四年(443年)杨文德在前仇池国镇东司马洪达、征西从事中郎任胜等拥立下,于葭芦(今武都外纳镇)建立武都国,至477年杨文度时为北魏所灭,传2代4主,历34年 。
太武帝太平真君九年(448年),武都郡始从下辨移至石门(今石门乡境内) 。魏孝文帝太和二十一年(487年),改武都郡为武都镇,镇所由石门东移仙陵山(今旧城山),拜依山筑土城,由城南钟楼滩城门登上仙陵山筑七十二级台阶,初建武都城(后阶州之名即由此而来) 。镇下分设石门(今石门境内)、白水(今龙坝乡秦家河)、东坪(今角弓镇境内)、孔堤(今鱼龙镇内)四县 。同时下隶武阶郡(今桔柑乡大岸庙) 。领北部(今文县尖山附近)、南五部(今四川姚渡镇和枫相乡张泉院之间)、赤万(今黄坪乡草川)三县 。
西魏:魏文帝大统元年(535年),改武都镇为武州 。大统十二年(546年),武州改属南秦州,领安育(石门县改)、东坪二县 。同时下设白水、孔堤、万郡三郡 。白水郡领洪化(今安化镇曾家街)、绥化(今龙坝秦家河)二县,孔堤郡领孔堤县,万郡领赤万、接难、五部三县 。
北周:将白水、万郡、孔堤三郡拜入武州,下隶武都郡,绥化改建威,洪化、孔堤并建威,安育改将利,赤万并复津,北部、南五部拜盘堤 。
隋朝:文帝开皇元年(581年),废郡制 。炀帝大业三年(607年)复为武都郡,郡治将利(今旧城山),辖将利、建威(今龙坝乡秦家河)、复津(今桔柑乡大岸庙)、盘堤(今外纳镇立亭村与文县临江镇之间)、长松、曲水(今文县)、正西诸县 。
唐朝:高祖武德元年(618年),武都郡改为武州,治所将利(今汉王镇附近),属陇右道,辖将利、建威、盘堤、复津四县 。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建威并将利、武州下领将利、盘堤、复津三县 。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武州复名武都郡 。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武都郡又改为武州 。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被吐蕃占据 。唐懿宗咸通八年(867年)收复 。唐昭宗景福元年(892年),武都改名阶州,州治旧城山,并改复津县为福津县 。后州治虽有所移动,曾置于兰皋镇(今康县大南峪)和福津(今汉王镇)等地,但阶州之名,却一直治用到民国二年(1913年) 。唐末(约908年)为岐王李茂贞地 。
五代十国:约943年,阶州由后晋统治 。约959年,属后周,仍称阶州 。约924年和954年,阶州分别为前蜀和后蜀管辖,长兴元年(930年),移州治于福津(今桔柑乡大岸庙) 。
北宋:承唐制,阶州治福津,属陕西秦凤路,下隶福津、将利(今康县境内)二县,辖今武都、康县、舟曲等地 。后郡治复移仙陵山(今旧城山) 。宋真宗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北峪河日发洪水三次,淹没阶州城南南门钟楼滩一片 。为保城池,州守李铸命民工在城东凿开抵龙岗(今旧城山)数百步,改北峪河水西南流为东南流(约从今北城墙一带流过,从教场坝入白龙江) 。